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7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节日民俗 > 正文
吃粽子
裹角黍(故宫博物院藏)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来源:《我们的节日》)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7-05-23仙游县实验小学成立“小奋飞志愿团” 助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 2017-05-23仙游县实验小学成立“小奋飞志愿团” 助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 2017-05-23永泰县举办“绿色永泰 文明先行”主题文明旅游活动
- 2017-05-23永泰县举办“绿色永泰 文明先行”主题文明旅游活动
- 2017-05-23闽清县各学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 2017-05-23闽清县各学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