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枝,思明区嘉莲街道莲兴社区居民。30余年悉心照顾公婆,言传身教教育两女儿感恩社会,面对生活带来的种种考验,她知足常乐,用爱撑起一个家。
无怨无悔 30余年悉心照顾公婆
郑秀枝22岁嫁入这个家时,公婆就体弱多病,需要人细心照顾。婆婆在年轻时出意外右半身残疾,瘫痪在床,生活很难自理。公公则听力严重残疾,还患有高血压,脑供血不足。面对这样的困境,郑秀枝没有退缩,而是一边赚钱养家,一边照顾家里。
在郑秀枝28岁时,丈夫因故长年离家。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少了主要的收入来源,郑秀枝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两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7岁。两个老人,帮衬不了她,还需要她费心费力照顾。这时候,朋友劝当时还年轻的郑秀枝改嫁,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家是码头,人是漂泊的船。我不依靠着码头,我要去哪呢?”郑秀枝用她朴素的语言暗暗许下了承诺,“两个女儿,两个老人, 就是我的家。我要撑起这个家。”
摆摊做生意、医院做护工、单位做保洁等各种零工,郑秀枝都做过。最早的在夜市摆摊卖沙茶面,她要从下午卖到第二天天亮,每天早晨她则要忙活家务活,照顾好两位老人。她还在医院里当过护工,护理重症病人既辛苦又琐碎,她没有畏惧:“我不怕脏,只要把病人护理好,挣的钱就多”。
在外打零工赚钱,郑秀枝不怕苦不怕累,只求能多赚点钱。在内照料两位老人,郑秀枝也细致入微,从不含糊。婆婆的手因为残疾,整个手掌变形弯曲。为此,婆婆总是笨拙地把手藏在身后,从不示人。郑秀枝看在眼里,悄悄地把婆婆所有外衣的口袋都改成斜开口的袋子,这样婆婆就能轻松地把手放入口袋里了。
当年的意外,让婆婆不仅身体残疾,神经也因此受损,经常无缘无故动怒。郑秀枝心疼婆婆的不容易,相处的这30余年间从未与她吵过架,都是任劳任怨,变通法子让婆婆安静下来,不再吵闹。“公公婆婆表面看起来难亲近,其实对我很好,很为我着想”郑秀枝说,“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便不愿让我做,怕我太劳累。”
言传身教 两女儿从小懂得孝顺长辈、回报社会
不能给女儿好的生活条件,好的学习环境,郑秀枝对此一直心怀愧疚。值得欣慰的是,两个女儿非但没有抱怨,而是体贴着母亲的辛苦,从小就十分懂事,让郑秀枝感动不已。
郑秀枝心疼两个女儿用的穿的都比别人差,几乎没穿过名牌,女儿们则摆摆手说,有的穿就好,没必要买名牌。上学时,女儿们用功读书的同时还利用寒暑假时间打临时工,减轻郑秀枝的负担。
回忆起两个女儿带给她的感动,郑秀枝的眼里不禁闪起了泪珠,嘴边泛起了笑容。上小学时,两个女儿就知道要给妈妈过母亲节,不约而同地用攒了许久的零花钱分别买来了胸针和围巾。郑秀枝嘴里说着不要乱花钱,心里却深深感动。到现在,两女儿都已成年。一个已在郑秀枝的影响下,女儿们也很孝顺爷爷奶奶,发工资了就买好吃的来,天冷了就添保暖用品。?
家里的两位老人得到了社区居委会的关爱以及社会上很多爱心企业,善心人士的帮助。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经常前来问候,还为老人申请了低保及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助、困难生活补助等。郑秀枝虽目不识字,却用心地把每次收到的补助收据都认真收藏了起来。“就是这家台企,他们每年都给老人发放生活用品”郑秀枝指了指手上收据单上的企业名字。作为受助人代表,郑秀枝还在捐助仪式上上台发言表达感谢。“我们得到了这么多帮助和关心,说声谢谢是应该的”郑秀枝诚恳地说。
生活中,郑秀枝经常教育两个女儿要懂得感恩,要力所能及地多做好事。“看到乞讨的老人,我们多少给一点钱也是一种帮助。看到公交上有老人没位置做,给他们让让座,这也是一种善行。”在郑秀枝的影响下,日行一善已经成了两个女儿的日常习惯。
知足常乐 愿为社区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常伴二老身边
现在,郑秀枝是社区的文明宣导员,每天准时到社区的大街小巷美化环境。她常常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你们需要我,就尽管叫我”。在社区开展的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说起郑秀枝,社区工作人员及邻里街坊都是赞不绝口,夸她心地好,心态好,几十年来虽然家里不容易,却也总是能笑脸迎人,每天雷打不动、起早贪黑地撑起这个家。
知足常乐可以说是郑秀枝的心态写照,她的心愿从来都不大,“有吃有穿有住,没有欠别人的钱,家人平安,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郑秀枝动情地说,现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宽裕许多,两个女儿都已成人,亲戚朋友也经常帮衬。对于往后的日子,郑秀枝表示会继续和公婆作伴,伴他们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28浦城:开展节前整治 确保“五一”文明出行
- 2017-04-28武平县领导带队全国文明城市迎检督查
- 2017-04-28永春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 2017-04-28永安市启动“音乐种子”春蕾助学进村文明行动
- 2017-04-28海沧区组织开展全区志愿服务文明礼仪培训
- 2017-04-28海沧区组织开展全区志愿服务文明礼仪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