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焦点访谈》聚焦农村随份子的前后变化。片中所报料的情况,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把中国人讲“礼尚往来”的人情味,变成了竞相攀比的“人情债”,也使“礼尚往来”演变成了“礼上往来”。湖北房县农村一手科学建立制度,一手依靠村民自治,营造文明新风,送走了人情债,让群众尝到了移风易俗的甜头。笔者认为,在整个文明创建中都要有“清风送债”智慧。
“清风送债”,得益于虚功实做。现实生活中人情味变成了“人情债”,表面看是礼金数额的变化,实质上起作用的是观念问题。要破解“人情债”当然也要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破旧俗立新风,从源头上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良风气的蔓延。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思想、精神、道德和风尚。思想、精神、道德和风尚,看似比较虚,但虚功实做并不虚。比如,在移风易俗上,既需要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等硬措施,更需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推动制度的执行。实践证明,只要接地气、重实际、顺民意,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在办实事,会从源头上助力解决问题,而且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深远。
“清风送债”,小中见大重效应。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大文章要从小处落笔,练好绣花功夫,做好每个细节,善于利用“小”的切口和载体,从小事、小节抓起,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使之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核心价值观宣传上,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多些有血有肉的事例,使正确的观念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体现在群众日常行为中,引导群众从先进典型中启迪灵魂,逐渐地转变观念,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倡导文明新风,以“聚沙成塔”、“聚水成涓”之功,合力建好“文明大厦”,共同维护好精神家园。
“清风送债”,建好机制管长远。风俗一旦形成,要改掉并非易事。因为,风俗是表象,核心是人的观念。要改变人的观念,需要有“清风送债”智慧,要把功夫下到平时,下到因地制宜谋良法良策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善做善成。同时,要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推动时代新风的弘扬。(齐新)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20仙游县组织参加全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2017-04-20浦城县精心组织学习全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 2017-04-20石狮市召开全市河长工作会议 推动建设生态文明
- 2017-04-20平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4-20创建文明城市 让厦门更美好
- 2017-04-19微矩阵丨泉州:创文明城工作考察组赴张家港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