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得民心,意义远大。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2015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曾谈到,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同时对社会不文明行为也要敢抓敢管,敢于“拍砖”。“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加强管理,每个人都要自觉远离这些不文明行为,敢于批评这些不文明行为,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当下的文明创建,也要有“拍砖”的勇气气度。
敢于“拍砖”,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文明创建当然需要展示更多精彩和亮点,但不要忘了,再耀眼的阳光背后也有阴影。这些年文明创建成绩卓著,但也有不足。对此,我们不回避、不躲闪、不粉饰,同时还要大胆展示出来,进行豁达敞亮的自我批评、痛心疾首的自我批评、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通过批评,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和文明的短板所在,找到准确的发展方向,在下阶段工作中,查漏补缺,及时纠正,迎头赶上。
敢于“拍砖”,为文明创建积攒正能量。文明创建要培养优雅厚重的社会风尚、精神正义感。而要想让正能量得到激情释放,必须给它留下足够的精神空间、社会空间和舆论空间。因此,对于不良不当行为,光说说是不行的,还要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和鞭挞,借此,让社会公众认识到不良现象背后的丑恶本质、巨大的负面冲击所在,唤醒当事人的忏悔和自我成长意识。不良不当行为受到打压、挤压和批评,就不得不纠正自我。负能量少了,正能量就能得到茁壮成长。
通过“拍砖”,让文明创建成为群众性活动。大家都敢于“拍砖”,愿意“拍砖”,乐于“拍砖”,形成人人支持“拍砖”,个个参与“拍砖”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为各种“拍砖”撑腰打气,媒体、网络及时曝光各种不文明行为,广大群众也通过各种渠道和通道,批评和曝光明知故犯等各种不道德行为。文明创建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更成了全体广大群众义不容辞的公共事务,成了全面、深入、持久的群众性活动,文明创建步伐就能不断加快,不断优化!
当然,对于“拍砖”,我们也要进行必要的提醒,“拍砖”绝对不是信口开河、随意批评,甚至进行“一棍子打死”式的人格侮辱和羞辱,网络攻击等,而是要依法说理,理性“拍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注重策略,“拍”得谨慎,“拍”得有水准,“拍”得让人心服口服。让“拍砖”成为文明发展的杠杆,助推精神文明发展更上一层楼。(宋风)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