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芬,鲤城区临江街道跃进社区居民。18年来坚持照顾夫家患病小叔子两家人,大爱不言累,树爱亲典范,以执着无悔的真情感动邻里。
家住临江街道跃进社区新城大厦的田惠芬,自从丈夫因车祸去世后,18年来不仅要扮演好母亲的角色,独自养育5个子女,同时还要扮演好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嫂子”。正是因为有了田惠芬这位好嫂子,才使得身患重病的小叔子两家人有了生命的支柱,有了精神的源泉,有了生存的希望。
悉心关怀 她屡屡帮助濒临崩溃小叔两家人度过难关
田惠芬,现年71岁,膝下有四女一男,各有自己美满的生活。虽然没有了老伴,但儿女孝顺,生活和谐美满。田惠芬有两个小叔子,都住在水门老厝,二叔子今年65岁,中风多年,虽然现已能够站立,但走路行动不便,仍留有后遗症;其妻在7年前,不堪家庭重负,抛下病床上的丈夫和一个生活不能自理、患有先天智障的女儿,离家出走,至今音信全无。另一小叔子今年60岁,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其有一子也是先天智障儿,并患有羊癫疯,时不时患病,需要专人照顾,因此,其妻无法工作,在家里专门照顾其儿子。两位小叔子的孩子如今都已年过三十,生活仍然不能自理。两位患病小叔的家庭都陷入了瘫痪的状态,生活难以维系。
田惠芬这年纪,本该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但1999年,自丈夫去世后,她仍不忘去老厝看望、照顾较为困难的两位小叔。她一有空闲,就会买些菜、鸡、鱼、肉等送到老厝给两个小叔家,帮忙侄女洗头、洗浴,料理家务等等,她用细微的照料、默默的包容,消除了小叔子两家人生活上的阴霾,让他们也渐渐地有了生的希望,这一做就是十年!
于心不忍 她主动接纳病患小叔两家人同住以便照料
2009年,因不忍心看着生活困难的两位小叔两家人住在长年失修,破旧的老房子里,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他们,经与儿子、儿媳商量,田惠芬老人把小叔两家子共五口人,接到了自己家中。因为自家房间有限,实在太挤了,儿子一家就主动提出搬到儿媳娘家的房里住。好嫂子田惠芬就一人独自担起了照顾夫家两位小叔子两个家庭五口人的重担,如此特殊的“六口之家”,田惠芬精心地照顾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一照顾又是8年!
八年来,年近古稀且身体孱弱的田惠芬每天坚持为家中3位病患叔子两家人清理屋子、端茶送水、洗衣做饭,甚至是为他们洗澡洗头、端屎换药,使得曾经绝望崩溃的小叔子两家子坚强地活下来,并感受到人世间最可贵、最真挚、最温暖的亲情。借用小叔子的话说,如果没有嫂子,他们早就无法坚持到现在了!
大爱无声 她无怨无悔的执着感动了邻里、亲人
田惠芬“孝老爱亲”的事迹和优良的家教感动着邻里乡亲,看到田惠芬老人不厌其烦地照顾着患病小叔子两家子,大家都是止不住的赞叹。
同时,老人关心照顾两位小叔子的言行深深的烙印在了田慧芬孩子的心中,她的身体力行也为孩子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在田惠芬老人的带动下,老人的儿子不但从经济上、精神上对其帮助叔叔两家子的善行义举给予莫大的支持,而且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照顾叔叔侄儿们的行列中。由于二叔中风落下后遗症,三更半夜经常腿抽筋,小叔儿子经常半夜羊癫疯发作等,一旦发生情况,不论乱风下雨,不论时间早晚,老厝每打来一个求救的电话,便会牵动老人的心和老人儿子的心。毕竟是70岁的老人了,田惠芬无法马上前往帮助,她的儿子便主动赶去,能立即解决的就当即应对,不能解决的立刻送医。
田惠芬只是千千万万妇女中平凡的一个,她所坚持的事情,在她看来也许因出自本能根本就不值得向外人道。但是,她努力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自己18年的言行抒写了“好嫂子”不平凡的篇章。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4-01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
- 2017-04-01文明礼仪践行行动
- 2017-04-01文明城市创建行动
- 2017-04-01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
- 2017-04-01文明有礼,让心灵更有温度(竖版)
- 2017-04-01文明有礼,让文化更有自信(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