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2009年,原来从未长过褥疮婆婆可能因为年老身体机能退化竟然长出褥疮,李秀卿到处寻医问药,长一点用药敷好一点,放水垫,勤翻身。都说卧床的人最怕长褥疮了,最后总算有惊无险都能用药敷好。老人的牙齿已基本掉光无法嚼食,只能天天用流食装在奶瓶里喂。婆婆在床上躺了十三年,李秀卿十三年如一日的为她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大便时常把床上床下弄得到处是秽物。她也从没一声怨言的把婆婆睡的床铺都撤下来,该洗的洗,该晒的晒。记得有一个冬天,她一个晚上帮老人清理了三次,换了三次床单枕头,整整一夜没合上眼。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跑到卫生间吐完出来擦干泪还得继续打扫。
常年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生褥疮,李秀卿每天为婆婆翻身,经常用热毛巾为他擦身,帮婆婆换上干净的衣裤。为照顾卧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匆匆去匆匆,每次看到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愧疚。
李秀卿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儿子从小到大,李秀卿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奶奶吃。
李秀卿也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子:“咱们中国人讲究孝道,老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孝敬老人乃是天经地义的,谁都有老的时候,这是我们做为儿女的应该做的”。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很多人问她,你为何这么能这么多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她总是笑着说:“这都是我们作为晚辈应该做的。”在对于李秀卿孝顺老人的事情上,当地凡是知道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社区居民们常说:“她给咱们妇女树立了好榜样,村里人对她的评论那是非常好,在我们农村找不到第二个像她这样照顾老人的。”
李秀卿不仅悉心照顾婆婆,还很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本社区五组居民冯翠娥,因为她是贵州嫁过来的,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际不熟悉,而且家庭比较困难,收入一直处于低保边缘。因此李秀卿就特别留意她家的情况热心帮助她,并帮她到居委会及街道反映她的情况同时也帮忙申请计生帮扶资金,让她做点小本生意帮助补贴家用。
婆媳关系一直是个大难题,辖区里面碰到婆媳关系不融洽的,她有知道的也是不厌其烦帮忙疏通婆婆这边的工作和媳妇这边的工作,最终也都在她的劝说下和好。
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无法一一例举,李秀卿的付出是点点滴滴的,不张扬,也不显赫。周围的乡亲们看在眼里,很多人都被其感动,潜移默化中,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好习惯。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3-02台江区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区级“攻坚2017”项目
- 2017-03-02三明市召开文明办主任会议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
- 2017-03-02柘荣县启动“创文明城、迎省运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3-02尤溪县“长龙宴”助力文明社区创建
- 2017-03-022017福建文明旅游公益广告片丨第一期:游览文明
- 2017-03-02公益广告丨文明没有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