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08:38:30 来源:中共石狮市委文明办
石狮市委文明办主任黄子仁发言
2015年2月,石狮荣膺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对新一轮三年创建,石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改善发展环境、顺应群众期待、提升城市形象的民心工程,作为推进创新转型、实业强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滨海城市的重要载体。两年多来,石狮市以全域城市化为契机,主动适应城市管理和发展新常态,围绕创城中心工作,以测评指标体系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模式、拓展新渠道,全力推动全域创城,扎实推进创城工作常态长效,真正促进文明创建利民惠民。
一、全面统筹,推进城乡同步同等
作为全省首个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坚持 “一市一城”,试点 “多规合一”,编制全域一体空间统筹规划,以及海岸带、景观风貌、生态控制线等 18个专项规划,突出环湾面海,融入“系统、文化、精细、生态”四大理念,推动旧城提质,加快新城集聚,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城乡一体日臻完善。近年来,石狮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落实 “美丽乡村”创建,先后投入149亿元新建177个重点项目、 390亿元改造7大片区,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优化城镇化布局,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成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走出一条 “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管理、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保障” 6个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建成区面积增至37。5平方公里,主次干道 “白改黑”率达 98% 、电缆化率67。4% 、城镇化率78% ,均居全省县市第一;率先实现公交车、自来水、电力、水泥公路、广播、数字电视、电话、宽带8 个 “村村通”;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验收;新农合付费改革列为全省试点,低保、城居保、新农合标准和覆盖率稳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城管重心全面下移。出台《关于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实施意见》,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市容景观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市民素质教育三个专项协调小组;镇 (街道)成立城管办,村 (社区)设城管站,全市9个镇 (街道)共派驻 9支城管执法中队287人,初步形成 “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属地管理机制,启动 “日常管理以块为主、业务指导以条为主”模式,重点对 “六乱四摊”进行集中整治;成立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从管理体制、运作机制、资金投入、监督考评等方面入手,改进环卫管理体制和营运机制,推行道路及市政设施管养 “1+n ”模式,实行 “月排名、年通报”,构建全覆盖管理、全天候保洁、全过程控制的 “三全”网络,城市环卫考评保持泉州市前列。乡风文明持续提升。通过征集梳理群众身边 68 种不文明行为,推出 “书香狮城、厚养薄葬、垃圾不落地”等十大 “文明新风”行动,逐步实现农民素质市民化。书香狮城方面,持续举办“全民读书月”、 “流动图书车阅读在身边”等系列活动,落实“一镇一站,一村一室”建设目标,全市127个村 (社区)农家书屋、公共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基层文体活动设施日臻完善。厚养薄葬方面,所有村 (社区)完成村规民约 (居民公约)修订,并汇编成册;规范镇级红白喜事操办标准,改革超期火化预约审批制度, “文明办丧”推行以来, 2498例丧事均控制在5天以内,节约资金超亿元,其中捐资公益6000万元。垃圾不落地方面,进一步完善垃圾 “清扫、收集、转运”三级环节,围绕 “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保持得住”四个目标,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试行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市财政补助25个村改造提升垃圾收集车,设置13个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荣获“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先进市”称号。2015年10月获评 “国家生态市”,所辖 7 个镇全部被命名为 “国家生态镇”,建成省级生态村16个。同城待遇实现均等。自 2014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市民积分以来,围绕综合素质、工作经历、社会贡献等27项指标,实施 “积分入住、积分入学、积分入医、积分入保、积分创业、积分培训、积分荣誉、积分入市民卡” 8项差异化公共服务待遇优惠以及 35 项配套公共服务应用。其中,全国首创的积分入住,最高可获购房补贴12万元。同时,不断优化积分树形结构,新增民办高校人才积分,实现外来人口 “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截至2016年12月,共有 104067位新市民参与积分建档,兑现积分入住 265 名、积分入学449名,发放住房补贴 3026万元。
二、全民参与,推进成果共建共享
石狮充分发挥 “小政府、大社会”、群团组织活跃的优势,依托全市 734 个社会组织以及 165 家各类文明单位,广泛发动市民踊跃参与,构筑 “政府牵头、群团协调、全民参与”的大创建格局。文明交通方面,在全省首创 “以奖促管”模式。由市青年商会出面,倡导开展 “文明出行 利家宜业”活动,454位青商会员带头践行。公安交警部门一改 “以罚为主”的执法思维,协同政法委、文明办等单位,对全年度无交通违法记录的车辆 (车主)进行表彰。连续举办四届以来,无交通违法车辆由 2013年的 3349辆激增至2016年的 15383 辆,由青商会员单位提供的物质奖励达200万元。全市交通事故 “四项指数”明显下降,该活动获得公安部肯定。志愿活动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队297支,培育阳光太太、美丽海岸、海上救援等15个专业志愿服务团体,注册志愿者17468名,占建成区总人口的12%。其中,成立泉州地区首支 “夕阳红”公共文明引导队,定时定点在城区主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累计服务时长达20万小时,该项目入选全省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市慈善总会成立 15 年来累计募集1。6 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万人次,先后涌现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阳光太太”志愿服务协会、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湖滨街道新湖社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市公安局凤里派出所、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王东育等一批先进典型。便民服务方面,建成数字城管平台,依托全省首家县级“12345 ”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城管热线和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一号直通,为群众提供咨询、求助、建言等一站式服务,所有诉求件实现 “一日内签批、三日内办结”。自 2012年开通以来,接听来电近8万人次,群众满意率高达98% 。社会治理方面,首创社区 “1+1+n ”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全市划分为625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 1 名负责人、 1 名督导员、若干名管理员,搭建 365云社区便民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服务;实施治安防控 “百千万”工程,组建百支巡防队、聘用千名巡防队员、设立万个视频监控点,全面提升防控水平,公众安全感测评稳居泉州前列;在市、镇、村三级分设和谐社会促进会,评选 “和谐使者”16人,并聘为市法院 “人民调解员”,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矛盾、共建和谐;创设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充分发挥 “五老”人员优势,为来石务工的 “新石狮人”解决子女节假日托管难题,已建活动中心51处,开办活动项目39个。
三、全程支持,推进创城落实落细
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列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写入每年的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融入 “创新转型、实业强市”发展战略,把创建工作抓在平时、抓好基础,形成常态长效。机制保障健全,编制《石狮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 (2015—2017 年)》,印发《石狮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实施方案》,坚持 “一把手”负总责,健全职能组运行机制,市创城指挥部每月召开点评会、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创城汇报、市长办公会议每半年研究创城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视察活动,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创城各项任务;实行包街包社区责任制,将全市25个社区划分,由一名市领导、若干市直部门挂钩联系,包干解决创建难题;出台《石狮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办法》,把创城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并与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相结合,同时作为参评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前置条件,奖优罚劣。人员场所配齐,设立全省首个县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在泉州地区率先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共增加事业编制 5 名;在办公场所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市里优先调配一间42平米的办公室作为市创城指挥部专门办公场所,组织人事部门还从公安、教育、城管等职能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市创城办,分设实地督导组和材料审核组,负责对重点区域、重要部位、薄弱环节常态化督查以及收集整理网上申报材料;资金投入到位,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市财政每年拨付创城经费300万元,另外专项补助每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经费5万元;连续 5 年将乡村 (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投入 850 万元建成 35 所少年宫,率先实现镇 (街道)一级全覆盖。今年,创城经费还将额外增加 2000 万元,用于实地短板项目的整改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动海内外侨胞捐资兴建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设施,设立各类奖教奖学、慈善基金会。据不完全统计, 2012 年以来侨胞捐资公益累计达 2.53亿元。
今后,石狮将深入学习贯彻 2017 年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和此次会议精神,认真借鉴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凝心聚力、提质增效,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
其它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