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丁酉“两节”活动侧记
优秀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伦常理念,在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和敦化社风民俗的工作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晋江正经历着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洗礼,为守护历史根脉和闽南文脉,该市把振兴传统节日作为构建精神家园和增强城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不断丰富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既促进了优秀传统的复归与弘扬,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
造浓“乐民”氛围
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晋江,举办群众性迎春文体活动不仅是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的需要,同时也有抚慰外来建设者心灵的作用。晋江拥有来自五湖四海的110万外来常住人口,倘若按2/3返乡计,也有近40万人留在晋江过年。如何安排他们的节日文化生活、实现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精神共享,历来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节日期间的一件重要工作。
节日的本质在于情感的释放和精神诉求的满足,欢乐是传统春节的基调。去年12月初,该市就着手筹备两节期间的“新春欢乐汇”,市、镇、街道两级共安排文体、民俗和游艺等群众性活动项目249个,涵盖地方戏曲、传统文化、高雅艺术、体育竞技和群众游园等诸多领域,使不同文化层次和精神诉求的市民各得其所。其中,市一级共举办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5项,既有玉器、文物、花卉、书画、剪纸等展览,也有南音、高甲、掌中木偶等独具闽南特色的传统文艺,以及管弦乐、小提琴音乐会和现代舞、广场舞等时尚艺术,更有灯谜展猜和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游园活动。各镇、街道安排群众性文体活动项目214个,村、社区和企业也普遍举办了形式不一、规模不等的居民和员工“欢乐汇”。这些节日活动,以1月5日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大美晋江新春行”三下乡启幕,一直延续到元宵过后,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两节”氛围,也纾解了外来人口的乡愁,使他们在参与和互动中进一步融入晋江社会。
凸显“闹春”年味
今年春节前,央视新闻频道《家和万事兴》栏目组专程到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拍摄“闹春”民俗活动,并于节日期间先后3次播出,这是继去年央视元宵晚会泉州分会场落地之后,五店市第二次亮相央视。
在城镇化、现代化浪潮中,晋江市清醒地意识到:有文化个性,才有文化自信。近年来,晋江通过开展非遗调查、确立传承人、建立传承基地和专款等办法,保护和恢复了一大批正在衰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集中展示,使历史根脉和闽南文脉得以传承,既彰显了城市文化个性,又教育了后辈和晚生。“两节”期间,该市的许多民间文化团体和民俗爱好者参与了“年味”的营造。南音、高甲、掌中木偶等传统艺术和土脚戏、拍胸舞、火鼎公婆、舞龙、刣狮等民间文艺表演随处可见,跨火群、卜头龟、攻炮城等年俗活动轮番登场,营造了浓浓的年味。农历正月初九的永和山前火把节、正月十五的东石“数宫灯”、安海民俗文化节以及元宵过后的深沪开渔等民间节庆活动接踵而来,一次次地把“闹春”的年味推向高潮。
与此同时,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兴建的“晋江岁时节庆馆”于1月25日开馆。展馆遵循春夏秋冬的四时节序,精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实物模拟、场景展示和图文、音视频等方式,诠释了传统节俗礼仪、仪式和游艺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闽南人的理想、信仰、道德和伦理。
涵养“家国”情怀
合家团圆、幸福安康是传统新年最重要的文化主题,承载着中国人家、乡、国一脉相承、一体相通的思想。
春节期间与“岁时节庆馆”在五店市同时开馆的,还有“晋江家风家训馆”。该馆以“修齐治平”为主题,精选保存于该市传统建筑、家族谱牒和昭穆字辈中的优秀家训,聘请本市著名书法家书写,辅以“教子”、“诲人”等雕塑,形象地向人们传达着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文化观和社会观,传递出爱国爱家、向上向善、崇正崇廉的价值诉求,呼唤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作为八闽县域经济首强、中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居地的晋江,已经在全国各地组建了22个异地商会,并有300万晋江人遍居世界各地。该市以在外人士返乡过年为契机,通过举办恳谈会和参观建设成就等形式,组织乡贤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把脉问诊,强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与祖国联系的纽带,增进境外和海外新生代的民族文化认同。仅2016年,该市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晋江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的款项就达2.37亿元,同比增长43%。
促进“邻里”和谐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动员社会各界以“两节”为平台,开展“暖冬行动”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在晋江已蔚为风气。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该市党政机关开展“暖冬行动”,共走访慰问低保、五保、贫侨、计生困难、留晋特困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四帮四扶”对象等9类群体3327户,发放慰问金321.51万元、棉被毛毯各2000床,并将慰问救助面扩大到流浪乞讨人员和受灾困难户,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中去。不少爱心企业和个人在晋江经济报的发动下,为“暖冬行动”提供了配套物资。
参与“暖冬行动”的,并不止党政机关。去年12月5日,该市组织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第一届“晋江志愿服务文化节”,春节、元宵期间的“邻里守望”活动便是其中的一个系列,许多民间志愿服务团体纷纷参与到文化下乡、扶贫助困、关爱老幼的工作中来,使春节更有“年味”、更富 “人情味”。从春运首日开始,该市一心、九零H、驰航、圆爱等民间志愿服务团体和泉州理工学院志愿服务队、交通系统党员义工服务队就坚守在动车站、长途汽车站和“铁骑还乡”枢纽点,为旅客发放爱心早餐、姜汤热茶和春联等物品,提供咨询、搬运、秩序维持等各类服务,用真情温暖外来建设者的归家路。因城市保洁工作的需要,不少环卫工无法回家过年,圆爱志愿服务队和阳光社区居委会联合发起众筹,为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奉上“爱心年夜饭”。从正月初一到初七,一心志愿服务队每天下午都坚持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开展文明劝导,为维护节日期间的旅游秩序作出了贡献。
倡导“新风”行动
传统民俗芜菁并存,春节既是文化传承的契机,也是破旧立新的良机。
为加强“两节”期间的移风易俗工作,营造除陋俗、树新风的文化氛围,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该市以大操大办、炫耀嫁妆等陋俗为标靶,组织文艺团体专门创作《厚养薄葬才是孝》、《嫁妆》、《赴宴》、《男孩女孩都是宝》等一系列移风易俗主题文艺节目,用闽南讲古、讽刺微剧、方言小品等雅俗共赏的形式,把移风易俗的群众愿望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今年“两节”期间,“古邑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专题文艺演出及志愿宣传活动在8个镇、街道的社区和农村相继举办,让群众在笑声中引发思考、激发行动,受到了基层的欢迎。“古邑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专题文艺演出计划举办19个场次,除“两节”期间的8场外,还将在清明和农历七月“普度”期间集中举办11个场。
(晋江市委文明办通讯员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