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城关镇菜园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由城关镇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正在举行,村民们自发组成表演团队,演出了歌舞、朗诵、戏曲等近30个节目,用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迎接新春佳节。城关镇全镇13.8万人,村民们自发组织52支文艺团队,人数达到2000多人。这些文艺爱好者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新华社)
有一句老话叫做“过了腊八就是年”。因为腊八之后,就要开始置办年货,杀猪宰羊,庙会和庆祝活动等轮番上阵,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气息。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乡村文化传承却出现了断层,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凋零。曾经让人期盼到心底生花的过年,也不再那般的充满魔力。好在乡愁依旧,传统节日的热度近几年开始持续升温,年味渐浓。
例如乡村春晚,把传统文化活动重新搬上舞台,父老乡亲自编自演、自得其乐,在载歌载舞中,尽情享受节日的欢欣和喜悦。重拾那些乡村角落里的文化遗珠。为传统的节日庆祝,搭建靓丽大舞台,全民参与的乡村春晚,散发出浓烈乡土气息的传统节目,更能增添年味,留住乡愁。
“村晚”要用文化活动渲染节日气氛。过年如果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节日气氛,那和普通的一天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到底,过年过的就是一个气氛。只要节日气氛营造出来了,年味自然也就会有了。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要把传统节日玩出新鲜花样,让活跃在乡村的文化志愿者,带动开展文化活动,戏曲开嗓,歌舞升平,营造出和谐温馨的节日氛围,让更多人浸润其中,感染节日的快乐和喜悦。人们喜闻乐见、热情参与的乡村春晚,能让邻里更亲近,年味更浓厚,节日更开心。
“村晚”要用传统习俗唤醒曾经记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精彩纷呈。乡村村晚,就要重点挖掘当地的乡村文化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过简单乏味的春节。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民俗文化加强指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乡村,可以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送上文化的春节盛宴。乡村春晚,要让扭秧歌,二人转,舞龙舞狮,庙会这些曾经在乡村大受欢迎的传统习俗,重新凝聚乡村游子共同的记忆。多一些挖掘继承,多一些复古,唤起对传统习俗的情感记忆,能让人倍感亲切,更温暖人心。
年味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思念,乡愁是一种飘浮不定的情感,是母亲的一桌菜,是家乡的一处景,是童年的一场幕布电影,也可能是乡村的一出社戏。在乡村搭舞台唱大戏迎新年,老百姓自得其乐喜气洋洋,这样的乡村春晚模式可以复制,可以更多一些。只有年味更浓,乡愁才会更美。(沈定根)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