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2008年6月开展以来,至今已挖掘在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线索近40万件,在中国文明网上发布“中国好人榜”97期,周颂英等9287人光荣上榜。(中国文明网)
同时,各省、市、区、街道也积极以多种形式评选身边好人、刊登好人事迹,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道德模范事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生动展现,将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深入人心对于激发全社会共同奋进的正能量、实现“成风化人”的目标和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好人层出不穷、道德模范遍地开花,如何让道德模范事迹走进更多群众的心里,见贤思齐、德行天下,这是对宣传工作者的一大考验。当下,道德模范众多、事迹感人,但许多群众在生活中似乎并不十分热衷去了解道德模范事迹、向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宣传工作好像有些像剃头匠的担子一样,各地文明办劳心劳力,深挖掘广宣传,可轰轰烈烈向道德模范学习的号召到了基层群众中却有些冷却,反响并不热烈。
从宣传方法看, 一些地方在道德模范事迹宣讲中仍是 “满堂灌”、“大锅灶”,群众对于信息主动吸收存在“接受难”的问题;从宣传模式看,宣讲通常是对道德模范的事迹进行客观介绍,而缺少道德模范对于自己心路历程的表述及与群众的互动,较难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让道德模范事迹在居民中“深入难”;从宣传对象看,一些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经常参与宣讲活动,而一些年轻人则鲜少知道道德模范,哪怕是身边的好人,从而形成宣讲对象 “延伸难”的困境。如何扩大道德模范的知晓率,让道德模范事迹深入人心,进而产生“道德模范效应”,是当前宣传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渠道,让群众有更多“认知感”。我国有7亿网民,随着社交网络平台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全中国十三亿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日新月异,要增加网民的获得感、同时提升群众对道德模范事迹的认知感,宣传工作者就必须认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筑强“文明网”等宣传阵地的同时,注重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进行正面引导,增加道德模范的话题度和激发网民向道德模范学习的热情,从而让群众对道德模范的事迹有更多的了解。
在新媒体时代,扩大道德模范的“朋友圈”,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感”。过去对道德模范的宣传有个误区,认为把一个好人的事迹进行组织、提炼、申报成为道德模范后就可以“大功告成”。其实这种 “一阵风”式的申报、宣传对于群众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社会新闻”,要让这种“社会新闻”走进群众的心里,还是需要让群众在对道德模范有一定认知的情况下增加更多的“参与感”。宣传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不断把道德模范从单个个体向群体、群体再向整个社会延伸,实施“道德模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社会组织”、“道德模范+志愿者团队”、“道德模范+社区居委会”、“道德模范+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加大各类人群之间的互动,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道德模范开展的相关活动、项目中,使其成为道德模范事迹的一部分。
在自媒体时代,鼓励道德模范积极发声,让群众有更多“亲近感”。2015年,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36亿、微信日均登陆用户近6亿人、陌陌月度活跃用户人数达7300万……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类社交媒体方心未艾,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主体。道德模范的“朋友圈”大了,宣传工作者也要顺势而为,鼓励、引导他们通过自媒体更多地发声,放大道德模范的社会效应,例如同步公益项目的进度、开展活动的趣闻、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等等,让群众感受到“高高在上”的道德模范也是身边的普通人,有情感、有难处,潜移默化中,对道德模范感同身受、倍感亲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就需要让道德模范的事迹走进群众的心里,让群众对道德模范做到内心认同才能行动趋同,使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何怡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1-15龙岩市县文明办领导看望慰问“福建好人”、龙岩市首届道德模范胡细妹
- 2017-01-15福建省委文明办慰问组一行赴厦慰问困难道德模范
- 2017-01-15省委文明办领导深入武平县看望慰问困难道德模范
- 2017-01-15省委文明办领导看望慰问全国道德模范朱邦月
- 2017-01-15福建省委文明办领导到泉州慰问困难道德模范
- 2017-01-15省委文明办领导到平潭慰问省道德模范陈茂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