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王国萍)
卓洋乡地处宁德市古田县东部,全乡面积9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属于传统农业乡镇,在古田属于相对贫困的乡镇。
2009年,周炳耀当选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时,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穷村。作为“领头雁”,怎样才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7年过去,周炳耀带领两委班子交出一份让村民们满意的答卷——
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2860元,超过卓洋乡平均水平。2012年村里有十多个贫困户,去年底减少到4人,均为因病致贫。在其任内,硬化6条水泥路面、建设3条机耕路,整修村委会大楼、新辟村老人活动中心,原先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展现出美丽新姿。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庄里村,村民们称周炳耀为“微笑书记”。
75岁的周传仓向记者解释:“炳耀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他就朴素善良,见到人总是温和一笑。当上村支部书记以后,依然没一点架子。”
因为山上两棵树木的事,周传仓曾和周炳耀的父亲有过争吵。“我以为他当了村支部书记,肯定会帮他父亲。可是,他不仅没有,还一如既往地对我礼貌有加。”周传仓说,在农村,像他这么有肚量的人很少见啊。
村里的道路拓宽硬化,项目公示时,没有村民提反对意见。但修好后,却有人上门来闹事。原来,道路拓宽时,有一户村民家农田的沟渠被填了。当时地里搭着菇棚种植食用菌,没有种庄稼,用不上沟渠,但他坚持要求恢复沟渠。
其他村民看不下去,直截了当批评他:“道路拓宽对大伙是好事。当初公示你不提意见,现在建好了你才要求,不是添乱吗?再说,你家也用不上沟渠,就别提要求了。”可那村民不服,差点打起来。
“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好好说话不动手!你别担心,你家的沟渠,我负责弄好。”面对“找麻烦”的村民,周炳耀始终微笑着。
连续几天,周炳耀放下农活,带着村主任刘长务一起,背上锄头去挖沟。看到沟渠挖好,那户村民的气自然也消了。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每次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偶尔遇到暴脾气的人找上门来骂,他也从不还口。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工作和做人的道理。”张华忠是周炳耀亲密无间的工作伙伴,七年来,周炳耀当支书、他当支委,两人天天在一起,一起做群众工作、一起种菌菇,处得就像兄弟。
“他对村子发展很有思路,执行力很强。这几年,困扰村子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解决了”
庄里村共有124户414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反季节蔬菜和菌菇。
“周炳耀书记当了三届村支书,对村子的发展很有思路,执行力很强。”刘长务说,这几年,困扰庄里村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解决了。
困扰庄里村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全村每年种植花菇、白木耳、竹荪等各种菇类60万袋,但村内道路是3.5米宽的机耕路,大货车进不来,影响商家来收菇。
修路,是村民的期盼,也是周炳耀多年来最大的一块心病。可是,村道拓宽硬化,得花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
庄里村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里因为之前购民房建老年活动中心,还欠着十几万元,一直无法补平缺口。
但村子的发展,不能等!2014年下半年开始,周炳耀带着刘长务到古田城关跑经费。
“只要跟修路有关的部门,我们一个个拜访,能要到一点,村里就减轻一点压力。”刘长务回忆说,通过半年时间,部门资金跑了一些,但缺口还有20万元左右。
部门拨了一部分钱,村里借了一部分钱,周炳耀又把原准备为儿子办婚礼的钱垫付了3万元,去年8月,道路硬化工程开工。两个月后,4.5米宽的硬化道路完工了。
道路有了,食用菌销售问题依然阻碍着村民脱贫致富。多年来,村里的菌菇价格一直上不去,食用菌种植户小而散是主要原因,而且村民往常不会“抱团”,存在打价格仗的现象。
今年销售季来临,周炳耀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商食用菌统一报价。“现在把各家各户的食用菌整合起来卖,售价能比往年高出2-4元。”刘长务说。
“他是我们的好榜样,基层工作再难,想想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刘长务与周炳耀共事四年。这四年里,他从周炳耀身上,学到一名党员干部对原则的坚守,以及对群众强烈的责任感。
2012年9月,刘长务刚当上村主任没多久,周炳耀带着他去县水利局跑水利水毁项目。到了中午饭点,刘长务提议,好不容易来一趟城关,干脆去饭店吃顿好的。
“这不行!”一向温和的周炳耀突然变了脸,“我们是出来干事的,别浪费,简单吃点就好。”
随后,周炳耀带着刘长务进了马路边一家青草汤店,点了一碗青草汤和两碗饭,总共花了不到20元。两人边吃边聊,刘长务得知,周炳耀到古田城关出差公干,交通和伙食费都是自掏腰包,从不用村集体收入报销。
“那天,周书记对我的影响很深。”刘长务说,这之后,两人形成默契,每次出差,都吃最简单的,也没有拿汽油票、餐票回村报销。
每个季度,村支书要向村里的党员收党费。可有的党员年纪大,有的党员家里穷,周炳耀经常自掏腰包帮他们垫付。“他就是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大方。”在他的带动下,刘长务也加入进来,一起替老党员交党费。
村支委黄文清告诉记者,周书记做事不图名。“2012年,乡里要评优秀共产党员,书记把名额给了我,他自己都还没有评过呢。他是我们的好榜样,基层工作再难,想想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几年下来,庄里村在周炳耀的带领下,乡风和睦、百姓守法,村里多年没有出现恶性刑事案件,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乡党委和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微笑书记”,您是我们的好榜样
——追记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下篇)
东南网9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王国萍)
卓洋乡地处宁德市古田县东部,全乡面积9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属于传统农业乡镇,在古田属于相对贫困的乡镇。
2009年,周炳耀当选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时,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穷村。作为“领头雁”,怎样才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7年过去,周炳耀带领两委班子交出一份让村民们满意的答卷——
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2860元,超过卓洋乡平均水平。2012年村里有十多个贫困户,去年底减少到4人,均为因病致贫。在其任内,硬化6条水泥路面、建设3条机耕路,整修村委会大楼、新辟村老人活动中心,原先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展现出美丽新姿。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庄里村,村民们称周炳耀为“微笑书记”。
75岁的周传仓向记者解释:“炳耀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他就朴素善良,见到人总是温和一笑。当上村支部书记以后,依然没一点架子。”
因为山上两棵树木的事,周传仓曾和周炳耀的父亲有过争吵。“我以为他当了村支部书记,肯定会帮他父亲。可是,他不仅没有,还一如既往地对我礼貌有加。”周传仓说,在农村,像他这么有肚量的人很少见啊。
村里的道路拓宽硬化,项目公示时,没有村民提反对意见。但修好后,却有人上门来闹事。原来,道路拓宽时,有一户村民家农田的沟渠被填了。当时地里搭着菇棚种植食用菌,没有种庄稼,用不上沟渠,但他坚持要求恢复沟渠。
其他村民看不下去,直截了当批评他:“道路拓宽对大伙是好事。当初公示你不提意见,现在建好了你才要求,不是添乱吗?再说,你家也用不上沟渠,就别提要求了。”可那村民不服,差点打起来。
“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好好说话不动手!你别担心,你家的沟渠,我负责弄好。”面对“找麻烦”的村民,周炳耀始终微笑着。
连续几天,周炳耀放下农活,带着村主任刘长务一起,背上锄头去挖沟。看到沟渠挖好,那户村民的气自然也消了。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每次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偶尔遇到暴脾气的人找上门来骂,他也从不还口。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工作和做人的道理。”张华忠是周炳耀亲密无间的工作伙伴,七年来,周炳耀当支书、他当支委,两人天天在一起,一起做群众工作、一起种菌菇,处得就像兄弟。
“他对村子发展很有思路,执行力很强。这几年,困扰村子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解决了”
庄里村共有124户414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反季节蔬菜和菌菇。
“周炳耀书记当了三届村支书,对村子的发展很有思路,执行力很强。”刘长务说,这几年,困扰庄里村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解决了。
困扰庄里村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全村每年种植花菇、白木耳、竹荪等各种菇类60万袋,但村内道路是3.5米宽的机耕路,大货车进不来,影响商家来收菇。
修路,是村民的期盼,也是周炳耀多年来最大的一块心病。可是,村道拓宽硬化,得花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
庄里村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里因为之前购民房建老年活动中心,还欠着十几万元,一直无法补平缺口。
但村子的发展,不能等!2014年下半年开始,周炳耀带着刘长务到古田城关跑经费。
“只要跟修路有关的部门,我们一个个拜访,能要到一点,村里就减轻一点压力。”刘长务回忆说,通过半年时间,部门资金跑了一些,但缺口还有20万元左右。
部门拨了一部分钱,村里借了一部分钱,周炳耀又把原准备为儿子办婚礼的钱垫付了3万元,去年8月,道路硬化工程开工。两个月后,4.5米宽的硬化道路完工了。
道路有了,食用菌销售问题依然阻碍着村民脱贫致富。多年来,村里的菌菇价格一直上不去,食用菌种植户小而散是主要原因,而且村民往常不会“抱团”,存在打价格仗的现象。
今年销售季来临,周炳耀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商食用菌统一报价。“现在把各家各户的食用菌整合起来卖,售价能比往年高出2-4元。”刘长务说。
“他是我们的好榜样,基层工作再难,想想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刘长务与周炳耀共事四年。这四年里,他从周炳耀身上,学到一名党员干部对原则的坚守,以及对群众强烈的责任感。
2012年9月,刘长务刚当上村主任没多久,周炳耀带着他去县水利局跑水利水毁项目。到了中午饭点,刘长务提议,好不容易来一趟城关,干脆去饭店吃顿好的。
“这不行!”一向温和的周炳耀突然变了脸,“我们是出来干事的,别浪费,简单吃点就好。”
随后,周炳耀带着刘长务进了马路边一家青草汤店,点了一碗青草汤和两碗饭,总共花了不到20元。两人边吃边聊,刘长务得知,周炳耀到古田城关出差公干,交通和伙食费都是自掏腰包,从不用村集体收入报销。
“那天,周书记对我的影响很深。”刘长务说,这之后,两人形成默契,每次出差,都吃最简单的,也没有拿汽油票、餐票回村报销。
每个季度,村支书要向村里的党员收党费。可有的党员年纪大,有的党员家里穷,周炳耀经常自掏腰包帮他们垫付。“他就是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大方。”在他的带动下,刘长务也加入进来,一起替老党员交党费。
村支委黄文清告诉记者,周书记做事不图名。“2012年,乡里要评优秀共产党员,书记把名额给了我,他自己都还没有评过呢。他是我们的好榜样,基层工作再难,想想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几年下来,庄里村在周炳耀的带领下,乡风和睦、百姓守法,村里多年没有出现恶性刑事案件,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乡党委和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