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王国萍)
卓洋乡地处宁德市古田县东部,全乡面积9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属于传统农业乡镇,在古田属于相对贫困的乡镇。
2009年,周炳耀当选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时,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穷村。作为“领头雁”,怎样才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7年过去,周炳耀带领两委班子交出一份让村民们满意的答卷——
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2860元,超过卓洋乡平均水平。2012年村里有十多个贫困户,去年底减少到4人,均为因病致贫。在其任内,硬化6条水泥路面、建设3条机耕路,整修村委会大楼、新辟村老人活动中心,原先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展现出美丽新姿。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庄里村,村民们称周炳耀为“微笑书记”。
75岁的周传仓向记者解释:“炳耀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他就朴素善良,见到人总是温和一笑。当上村支部书记以后,依然没一点架子。”
因为山上两棵树木的事,周传仓曾和周炳耀的父亲有过争吵。“我以为他当了村支部书记,肯定会帮他父亲。可是,他不仅没有,还一如既往地对我礼貌有加。”周传仓说,在农村,像他这么有肚量的人很少见啊。
村里的道路拓宽硬化,项目公示时,没有村民提反对意见。但修好后,却有人上门来闹事。原来,道路拓宽时,有一户村民家农田的沟渠被填了。当时地里搭着菇棚种植食用菌,没有种庄稼,用不上沟渠,但他坚持要求恢复沟渠。
其他村民看不下去,直截了当批评他:“道路拓宽对大伙是好事。当初公示你不提意见,现在建好了你才要求,不是添乱吗?再说,你家也用不上沟渠,就别提要求了。”可那村民不服,差点打起来。
“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好好说话不动手!你别担心,你家的沟渠,我负责弄好。”面对“找麻烦”的村民,周炳耀始终微笑着。
连续几天,周炳耀放下农活,带着村主任刘长务一起,背上锄头去挖沟。看到沟渠挖好,那户村民的气自然也消了。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