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6中秋> 相关评论 > 正文
中秋文化也可以很时尚
http://wmf.fjsen.com 2016-09-13 15:55:11 来源:江门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中秋节就要到了,我们在挖掘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要赋予其时尚、新潮的颜值。

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方式,让中秋文化得到更形象的诠释。传统纸媒、书刊传播当然能让丰厚的中秋文化得到流传。但在中国网民已拥有七个亿的时代背景下,做好网络传播、“互联网+”式的传播,让中秋文化内涵和APP、微电影、网络画面有效结合,这些富有动感的形式会更有吸引力,更能吸引年青人的关注。比如中秋节的重要内涵就是团圆,我们制作一些关于中秋团圆的网络作品、电子作品,能让年轻人对这一抽象内涵,有更多形象的感知和了解。传播载体新了,有现代化味道了,文化灵魂、文化精神,就能融入到年青人的思维中。让传统文化得到时代传承和弘扬,富有青春的气息。

通过活泼多趣的活动形式,让传统文化“活”在现代生活中。文化是对生活的总结和概括,和生活有着血浓于水的融合连接。所以,我们不仅要通过传统仪式演绎、记录传统文化。还要将富有动感的现代生活方式去记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节日融入到今人的言行举止和现代生活中,文化才更有魅力。比如中国文明网举办的“用方言说中秋祝福”,全国各地的方言各具特色,充满趣味,让人们对中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还可以组织中秋诵诗活动,社区猜灯谜活动,家庭做月饼月比赛等。不能及时回家过节者,通过电脑网络、视频聊天等,与远在家乡的父母话家常。多一些“动”起来的文化传播方式,传统节日就能“活”在生活中。

通过对传统内涵的时代化解读,让传统节日更有人文气息。时代在变,节日的内涵不变,人们的解读方式却可以更新升级。比如对于中秋团圆的理解,在衣食不够丰腴的年代,过节的团圆就是在家吃饭等,今天的人们,衣食无忧了,过节的团聚可以成为全家旅游,在外聚集等。传统节日内涵因为这种时尚而富有情趣的解读,而更有人情味、浪漫气息,受到深度欢迎。

让中秋节拥有时尚新潮的颜值,是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中秋节等传统文化,之所以穿过沧桑而不衰,是因为它有强健的自我淘洗和更新能力,总能将不合时宜的成分洗干净,而融入时代内涵。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所以,今天的我们在做好传承的同时,更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它的面孔非常鲜亮,精神富有活力,不断翻新、推陈出新,得到真正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夷门)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9-13清流志愿者中秋情系孤寡老人
  • 2016-09-13漳州义工俱乐部募集中秋爱心款物3万多元
  • 2016-09-12丰泽区源淮社区举办“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同庆晚会
  • 2016-09-12丰泽区源淮社区举办“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同庆晚会
  • 2016-09-12建宁:开展中秋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 2016-09-12建宁:开展中秋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