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5> 文明同安> 最新资讯 > 正文
生态文明成就同安绿色发展之路
http://wmf.fjsen.com 2016-04-14 19:25:53 卢漳华 吴耀东 通讯员 刘刚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流域整治让同安的溪流水清岸绿景美,图为同安东溪美丽的风光  

  同安积极提升人居环境,新建的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

  同安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绿色生态已经成为同安的一张名片

  前格花海醉游人  

  游客在同安丽田园戏水

  近日,国家环保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生态县(市、区)”名单,作为厦门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厦门城市生态休闲的后花园”的同安区榜上有名。

  同安是厦门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市之首,溪流流域面积全市最大,绿色生态已经成为同安的一张名片。在此基础上,同安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瞄准生态强区建设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在去年底的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同安区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为88.15%,位列全市第一。

  厦门晚报讯(文/本报记者 卢漳华 吴耀东 通讯员 刘刚)

  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绿色工业

  走进位于同安区西柯镇的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满眼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

  “我们这套设备的技术工艺水平,至今仍然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先进的,每年可以处理全省30多家节能灯企业送来的300多吨含汞废灯管。”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环保部经理杨龙豹告诉记者,作为“全国节能灯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单位”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早在2008年公司在同安设厂的同时,就率先在全国节能灯行业中从瑞典引进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两个含汞废灯管处理系统,并投入336万元配套建设了12台汞废气净化吸附处理设施,解决了厦门市节能灯行业及其他行业含汞废物的处理问题,并形成可循环利用的废节能灯产业链。

  “不仅是生产环节注重环保,生活环节我们也一样做到绿色环保。”采访过程中,杨龙豹告诉记者,公司30万平方米的厂区绿化、清洗路面及冲厕等用水,全部靠中水回收利用,每年可以回收利用污水8万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同安区坚持“生态立区”,实施“绿色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协调共进;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打造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先后投入32亿元,建成同安工业集中区、厦门轻工食品园两个百亿产业园区。工业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食品加工、现代照明、水暖厨卫、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

  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安区着力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布点,集中治理,集中控污,达标排放,工业园区档次不断提升。辖区内所有的工业集中区均进行前期规划环评,同安区域发展规划环评2010年10月正式启动,评价范围约150平方公里,属高耗能、高污染或无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否决,从而使全区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导向和技术指导。

  据了解,2015年同安区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对涉铅、涉汞、电镀及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的查处力度,全年依法处置违法企业335家次,处罚金额159.03万元;加强清洁生产推进力度,组织39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力配合开展排污权收储工作,核查24家可收储排污权企业,上报市排污权储备管理机构审核确认,拟收储COD2740.969吨、氨氮329.8447吨、二氧化硫223.53吨、氮氧化物100.57吨;核查7239个环保违规项目,真正实现了工业跨越式发展与节能减排目标同步实现的奇迹。

  环境提升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随着天气渐渐转暖,近段时间,位于同安区祥平东路沿溪一侧一段250米长的崭新步行道成了许多同安人休闲的新去处,这是同安东西溪城区段慢行系统工程刚刚完工的示范段。

  据了解,这是同安区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之一——东西溪城区段慢行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建成之后,遇到下雨天,系统将通过彩色碎石透水路面,像海绵一样迅速吸收雨水,不仅能有效解决内涝问题,甚至还能储水,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居民出行,也将更安全、舒适和便捷。

  这几年,同安老城区方便居民出行和休闲娱乐的场所越来越多。同安按照“保护为主、改造为辅、完善设施、提升品质”的原则,加快古城改造的规划和建设,有序地推进后炉片区、旧百货片区等旧城改造;保护古城风貌,保存特色老街,修缮钟楼,扩建钟楼广场;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建设古城步行街。

  除此之外,同安区还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加快双溪公园、梅山公园等的建设,逐步提升千年古城区的休闲生活水平。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首批29个社区和同集路、国道324线等主干道两侧环卫保洁的市场化运作;大幅提升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增配洒水车、垃圾转运车、雾炮车等环卫车辆和设备,不断提升市容环境。

  老城提升改造,新城高标准建设。沿着滨海西大道,同安湾西岸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半海水一半城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在这里,对标岛内环岛路建设的同安湾滨海旅游浪漫线已经动工建设,这条拥有红树林、人造沙滩、慢行道、酒店群以及其他诸多景观要素的滨海旅游浪漫线将成为同安新城生态宜居的崭新名片,展现整治过后同安湾的迷人风景。如今的同安湾海域告别了原来淤泥众多、污染严重的丑陋面貌,海面变得既宽敞又清澈,海水中氮、磷的指标大幅降低,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湾内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海水流速明显增大,航道冲刷能力明显提高,海域淤积减弱,海底淤泥底质基本清除,同安湾海洋生态环境也得到快速恢复。

  同安区还将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心逐步向农村下移,在农村污染整治、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整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前期完成62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工作后,去年又启动229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流域治理

  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一场春雨过后,同安东溪河畔的梅山步道,休闲散步的市民往来如织,过去脏乱不堪的河岸在整治过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散步的叶先生介绍,这段水面上原来水葫芦密布,很不美观,水质也不好。

  几年前,农业、生活、工业污染,让同安的溪流一度变色。厦门九大流域同安占其四,东西溪更是全市最大的溪流。为保护和全面提升溪流生态,2013年8月,同安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河道内的垃圾被清走,黑臭污泥被挖掉,原先被垃圾占领的两岸护坡也得到修复,官浔溪、埭头溪、梧侣溪等大小溪流渐渐回归它的本来面貌。

  随后,同安区创造性地推行“河长制”,由分管区领导担任区级河长,11位镇(街、场)主要领导担任镇(街、场)河段长,共在全区设立36块“溪流养护界碑”,并在每条溪流近岸人流量较多的路边设立“同安区河长制公示牌”,全区共设立156块公示牌,将河道管理纳入镇(街、场)年底绩效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效能问责,通过这种倒逼机制,促使地方重视河流的整治和养护。目前同安全区已成立39支溪流养护队伍,河道保洁覆盖率100%。“河长制”对于流域治理和管护作用明显,随后在全市推广,成为推动厦门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新的体制机制。

  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全面改善同安的溪流环境,同安区委、区政府全方位谋划治理方案,开展系统性的治理,除了河道治理与养护,还同时开展生猪退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治理、洗砂场整治等工作。今年,同安区委、区政府又新出台《同安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厘清思路,有序开展治理工作。

  其中,埭头溪综合治理是今年同安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今年春节前夕,同安区集安路污水管网全线贯通。这条管网贯通后,每日可以容纳来自同安工业集中区、城南工业区500余家企业的工业废水及新民镇梧侣片区20万居民的生活污水约7000多吨,全年将减少入溪污水230万吨,对进一步改善埭头溪流域的环境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乡村旅游

  助力百姓富生态美

  清明节小长假,汀溪镇顶村村的村民经历了一个丰收的节假日——清明节3天假期,只有650多人的顶村村迎来了大约4000名游客,直接带来的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村民的腰包鼓了。作为同安乡村旅游最为成熟的农村之一,从2012年到2015年,顶村村的人均收入从7600元增加到23000元。

  顶村村位于同安区汀溪镇的北部山区,山高路远,曾经经济落后,环境较差。近年来,顶村村借“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契机,在“百姓富生态美”和党建富民强村的助力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环境指数得到提升,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产品不断衍生,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全民致富之路,成为同安乃至厦门乡村旅游的代表,游客源源不断。

  当然,同安的乡村旅游不只有顶村村。近年来,同安区顶村村和军营村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顶村村和五峰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五峰村、丽田园、罗汉山和顶上人家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此外,去年12月,汀溪镇、莲花镇和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等3个镇(开发区)被授予“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称号,云洋村、美埔村、前格村、溪林村、造水村和荏畲村等6个村被授予“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在同安的北部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据了解,拥有大片山地与农田的同安有522平方公里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约占全区面积的80%。生态红线限制了这一广大区域的工业发展,但也让同安的广大农村和北部山区保留着最自然的生态,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成了同安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带动经济发展与群众致富之间找到的最好的平衡点。2015年,同安区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增长29%。

  在此基础上,同安区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围绕“富美同安”的发展定位,按照“五个向”的发展思路,打造“一中心四基地”。其中,打造厦门市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中心和现代都市农业基地是“一中心四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同安的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文洁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3-25溪床上古墙下建步道 串起同安文化古迹
  • 2016-03-21同安“价格诚信试点商家”活动收官 打造诚信商圈
  • 2016-03-21同安区“书香邮差”为孩子送来图书 营造阅读氛围
  • 2016-03-21同安区“书香邮差”为孩子送来图书 营造阅读氛围
  • 2016-03-18同安举办公益涂鸦大赛 孩童用画笔描绘美丽同安
  • 2016-03-08同安区办“文明引力波”主题活动 传递正能量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