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自此,“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代名词。51年前,雷锋叔叔的身影存在在黑白照片上,“雷锋精神”存在于人民的口耳相传中;51年后,“雷锋精神”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了大洋彼岸。有人说,新时代“雷锋精神”已经落伍。实则不然,互联网时代更需要“雷锋精神”!
如果说51年前的“雷锋精神”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是给老大爷推砖,是帮大嫂买票,51年后的“雷锋精神”则演变为全民性质的志愿服务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体现。51年前,雷锋用一件件小事感动了全中国,51年后,一个个志愿者组织遍布全国,并通过互联网,践行着“雷锋精神”。
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玉树地震……通过微博,人们迅速知道灾难的发生,了解灾区详情;通过微博,不少志愿者组织迅速集结,开展抗震救灾工作;通过微博,全世界的雷锋们参与捐款,奉献爱心。此外,“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每天一条正能量”等微博活动的发起,也动员网络世界的人们,随时做诚信、友善之事。
除了微博,微信也开始成为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各种志愿者微信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时代的雷锋们通过手机、互联网,聚合在一起,用全新的方式体现和传承着“雷锋精神”。就连淘宝这样的购物网站甚至都开始成为“学雷锋”的重要基地。帮脑瘫女孩的父亲建淘宝网店、为山区儿童拍一份午餐等活动何尝不是“雷锋精神”在网络世界的表现!
有人说,网络快速发展往往会带来重利和浮躁,在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氛围中,“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换一个角度看,“雷锋精神”就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网络中。网络时代并不缺乏“雷锋精神”,最重要的是利用好网络,传承好“雷锋精神”。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网络,传承“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首先,我们要建设一个阳光网络,让“活雷锋”能够在阳光网络中得到展现,只有这样,“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在网络时代得到传承;其次,让“雷锋精神”回到我们身边,需要法律给予必要的保障,不要让“雷锋们”受委屈,只有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中,“雷锋精神”才会薪火相传。
“雷锋精神”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心里。51年前,“雷锋精神”通过报纸、广播被广泛传播;51年后,“雷锋精神”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被赋予新的内容。这才是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全新体现。(精彩)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