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遥,这个日子所包含的美好与激励却从未被人忘怀。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22年短暂的存在如流星划过,向雷锋同志学习,短短七个字的题词却历久弥新日日年年被人们纪念呼唤。
九岁就主动要求当兵的雷锋,在其后的十三年生命历程中,做过农民、做过拖拉机手、到炼钢厂当工人,后来参加了解放军,还当选为人民代表。他每一次的工作变动,都是在克服客观条件不足的前提下完成的,不断实现着自己人生新的价值。无论是最开始的儿童团团长,通信员;还是之后参军入伍,这个时刻微笑的快乐男孩用一本厚厚的日记记载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当时那个轰轰烈烈年代的热爱与感恩,阐述着中华民族精神中最美好的部分。
雷锋,是那个时代竖立起的道德标杆,雷锋精神却早已跨越了时代,与当前新时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期而遇、紧密相连,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走过革命年代的波折坎坷,迎来和平年代的细水长流,雷锋精神似乎也随之淡化,不知何去何从。时光在走,爱却永远停留,那些对雷锋精神不以为然的人却不知,雷锋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事事为人精神的实质在于爱和感恩。作为一个孤儿,是党和政府救他与水火,做好事便是他寻到的最好的感恩方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是对集体、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真挚博大,浓烈持久的爱和感恩。雷锋精神的源泉是情感,是道德信仰,是无条件超越民族的纯粹的爱,爱永不过时,无关乎年代,无关乎地域。
相关的资料中,雷锋的照片永远都是在笑的,或许但凡心中有大爱的人,心情都是美好愉悦的吧。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水艇之黄旭华;退休后二十年坚持每天出诊断的仁医胡佩兰;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主动发起器官捐献志愿组织的郭明义,一代代的“新雷锋”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奉献,用自身的切实行动诠释着时代真正的价值观。
雷锋精神,从未走远的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这个亲切美好的名字;雷锋精神,这股倔强质朴的力量;将永远在你,在我,在他的心里。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