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工作实绩水平
注重结合地方实际,发挥地方优势,总结推广基层首创经验,持续抓典型树品牌,把强项做强,把特色做足,把影响做大。
1.打造“家训家风”品牌。联合省文化厅、省方志委编撰《福建家训》姊妹篇《福建村规民约》,共收集了宋代至改革开放前的综合性、廉政性、环保类、教育类、民俗类、公益类等13个门规约,共153篇、25万余字,目前该书正由海峡文艺出版社进行后期编校排版,争取年底前出版发行。省委文明办正在泉州建立福建家训文化展示馆,以图片、实物、书画作品、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展陈我省传承的优良家训家规,争取明年上半年对外放。
2.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品牌。启动“邻里守望、情暖八闽”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需求为导向,把困难群众作为服务重点,围绕爱心扶助老弱、热心守望邻里、尽心服务居民、用心建设社区“五爱”为主要内容设计接地气项目,开展顺民意活动。加大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扶持力度,着力培育福建“水之声”合唱团、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福建同人助残、晋江市供电公司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福建观鸟会、福州市闽都文化传播志愿者团队、厦门市城市义工系列志愿服务团队(含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海沧区两岸义工联盟)、石狮市“阳光太太”亲善志愿服务队、三明市歌舞团文化志愿服务队、寿宁县南阳义务消防队等10支品牌队伍,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品牌的内涵,发挥品牌项目的导向作用。
3.打造“五古丰登”文明建设行动品牌。印发《福建省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五“古”(古街、古厝、古祠庙、古树、古桥等)建设项目,拓展基层宣传文化新阵地,传承乡贤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行动计划以突出文化内涵为重点,以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协力推动、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为原则,结合各地自身优势产业、文化特色和发展规划,在对“五古”进行保护修缮的过程中,保持原有主体功能基础上,充分考虑功能拓展,将其作为有效载体,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家训家风、村规民约等各方面的内容,营造雅致舒适、文明和谐的村居环境,引领群众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破除生活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
4.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建设行动品牌。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立治理农村脏乱差长效机制,突出抓好重点污染物治理,深化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大力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全面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5.打造提升出国旅游文明素质联动机制品牌。坚持将文明旅游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主管机构、行业系统、相关企业、一线窗口、前沿阵地等资源盘活整合,强化文明、旅游、公安、国资委、交通、海关、检验检疫、外事、侨办、台办等职能部门有机配合,联合部门开展行前文明教育、在旅行社建立文明督导员等制度。实施文明旅游素质教育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互相结合,着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文明要求深度融合,形成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6.深化德育数字化品牌。突出德育动态,重点打造福建文明风和各市县区德育专题网站;突出趣味体验和互动交流,重点打造数字青少年宫和文明小博客;突出专题专业服务,重点打造数字科技馆、网上家长学校和心理健康在线,形成了内容多样、功能各异、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网络德育体系。
7.深化地方特色工作品牌。积极推动各地做大做实品牌,厦门点评制和曝光不文明现象、福州省市共建机制和文明创建报纸排名、漳州一线工作法、泉州文明创建“五单”(列清单、发传单、开药单、对账单、给成绩单)工作法、三明持续创建30年不懈努力和对标应考百日会战、莆田校园绿色网室建设、南平先进文化进宗祠、龙岩“三红精神”教育、宁德文明创建约谈等地方品牌更加成熟定型、更加扎实有效。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3-01(九)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在网上唱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 2016-03-01(八)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工作,不断提升公民出游文明素质
- 2016-03-01(五)以文明家庭创建和道德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 2016-03-01(四)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手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2016-03-01(三)加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清正行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 2016-03-01(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辐射带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