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我累很多,在我外出打工的时候,每天除了要照顾瘫痪的婆婆吃喝拉撒,家务农活全由她一个人做,尤其到采茶季节非常辛苦。我和她结婚21年,17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几乎没有怨言。”已过不惑之年的张柏成五味杂陈地和记者这样描述她的妻子——陆少春,一个17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的儿媳。
陆少春一家住在福安市上白石镇松茂林村,车子从城关出发40分钟后,仍要继续蜿蜒30分钟山道才能到达。4月11日,记者一到她家,看到的就是陆少春贤惠忙碌的身影:沏茶、摆椅子、上花生。
婆婆17年前患病瘫痪,起初还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近距离行走,后来渐渐全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无法支付高额的诊断治疗费用,陆少春只能从电视上获取知识,猜测婆婆患的可能是帕金森综合症。
“每天我老婆要5点多起床,有时候还4点多。”张柏成说,“煮早饭、做农活。到6点多要帮老人家洗脸、刷牙漱口,然后照顾她吃早饭,老人没法自己吃,要一口口地喂。照顾完老人后,她自己才吃早饭。”
一日三餐除外,给老人家翻身、擦洗、端屎端尿才是最辛苦的,这些已成为固定模式,而且一干就是十几载。瘫痪病人因为双腿无知觉,最大的困难就是解手。张柏成说:“每天晚上,老人家小便三四次,老婆都得起来,一宿折腾下来,几乎没怎么睡觉,”老人长期卧床,常大便失禁,弄脏被褥,陆少春就经常给婆婆擦洗、换被褥。同时,为了避免老人家长褥疮,陆少春每隔几个小时就会给婆婆翻一次身。
走进老人家的房间,尽管简陋却非常整洁,被褥干干净净,屋里闻不到任何长期患病者特有的异味,张柏成告诉我们:“老婆照顾很细心,老人十几年从来没生过褥疮。因为太累了,老婆患了精神衰弱症,需要长期吃药。”此时,躺在床上的婆婆也断断续续地说道:“我家媳妇是好媳妇,比村里其他家的都好。”
快要离开张家时,记者小声询问了陆少春坚持的动力,她说:“有时也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是实在放心不下,就坚持下来了。女儿在福州读书,放假回来也会帮忙照顾。”说这话时,陆少春一脸的沧桑,除了无奈,让人看到更多的是坚守、是希翼,是几千年乡土中国孝道文化代代积淀的又一次呈现。
告别张家后,在村口,邻居张柘荣说:“十几年照顾瘫痪老人,这样的媳妇就是榜样。”其他村民也随声称赞。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