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人钱财你会记多久?在灌口,为了归还一笔220元的货款,有人整整记挂了26年。“钱不多,但做人要讲诚信!”几经周折,灌口个体协会会长周育辉终于找到了失联已久的生意伙伴——莆田人林金裕,并郑重归还26年前的进货款,了却心事。“我今年67岁,这种事还是头一次遇到,没想到这社会还有这么重信守诺的人。”周育辉坚持26年的还款路,令林金裕大为感动。
交集:两个创业者的默契 1984年前后,周育辉筹了800元,在灌口老街边上支了个临时小摊,卖些日用杂货。林金裕回忆说,那时他也在厦门创业,代销军大衣。机缘巧合下,林金裕认识了周育辉,并给了他5件军大衣试销。那个冬天特别冷,5件军大衣很快销售一空。周育辉从中看到了商机,便向林金裕长期调货。开始时货款是两三次一结,慢慢地两人有了默契,便约定一年一结。1989年冬天,周育辉又进了2套军棉服。那个冬天,周育辉等了很久,220元的进货款一直没有人来结。后来,电报被退、信件被退,他与林金裕失去了联系。
寻觅:26年坚持寻人还款 26年来,周育辉从没放弃寻找。有次搬家,他发现一本记账本,里面就有那笔账。2013年,周育辉又搬了一次家。整理旧物时他找到一些有用信息,包括林金裕的姓名和当年的发报地址。于是,他又开始打听。有一次到莆田出差,周育辉按地址去找,人家告诉他,村庄早就拆没了。他不死心,让儿子上网找,依然没有下文。
今年7月11日,周育辉给儿子一项特殊任务:陪我上莆田,找人!父子俩从灌口出发直奔莆田。一天寻觅下来,仍不见任何消息。当晚,老周坚持留宿莆田。“总会有人认识他!”周育辉对此很坚持。“多亏好心人帮忙,才了了我这桩心事。”周育辉说,他们请了当地“摩的”司机带路,父子俩才找到陡门村委会。可是,村庄因为征地拆迁和开发建设,早已今非昔比。得知寻人故事后,一位当地大姐说:“巧了,我刚好认识一个叫林金裕的,也是个卖军大衣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人?”在大姐的指引下,周育辉间接找到了林金裕的外甥。事隔26年,两位久违的创业者终于再次见面了。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6-01-06邱清胜:诚信经营 顾客至上
- 2015-12-29作弊首入刑法强力促进文明诚信考试
- 2015-12-24上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助力诚信上杭建设
- 2015-12-23榕千名司机获评“青运服务标兵” 将建立诚信档案
- 2015-12-14一等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