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清和孤寡老人在一起
艰难:
九十年代末,社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陈诚文经营的企业相继倒闭,夫妻俩也转入清流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成为了一名普通农电工。不高的工资既要支撑全家的生活,又要维持敬老院的开支,黄小清感受到了生活的拮据。这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直言劝她放弃敬老院,可黄小清割舍不下。老人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老人。
为了不让老人受苦,黄小清一家节衣缩食,丈夫下班之余打点零工赚钱补贴,实在没钱了,就去找亲戚朋友借。老人看病的医药费,都是先向卫生院赊账,等有钱了再去还。他们最怕年关债主上门,老人过年要钱,还债要钱,只好一遍遍地解释和道歉。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可尽管这样,夫妻俩还是不愿亏待老人,努力维持着老人原有的生活水平,不但从未间断过支付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还给每位老人每月80元的零花钱。
20年间,黄小清夫妻为敬老院花费了30多万元,这在偏远的农村简直就是一笔“巨款”。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寿命全部超过75岁,平均寿命在余朋乡是最长的。
愧疚:
2010年腊月,黄小清的父亲在老家病危。父亲拿着电话对小清说:“孩子,我可能不行了,你回来吧!”接到电话,小清心急如焚,急忙赶回了家。她根本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她与父亲见的最后一面。这些年来,黄小清因为敬老院很少回家,父母身体一直不错,家里也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不曾想父亲竟走得那么突然。小清心里充满了悲伤和自责,她曾送走过多位老人,却没能在自己父亲临终前尽一份孝道,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父亲的遗体安排在第二天上午火化,小清心里记得这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余朋乡的赶圩天,所有的年货如果今天不办,就没地方办了。按往年,黄小清总会给敬老院每位老人添两身新衣,准备一些年货,可今年…她左思右想、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决定在父亲火化后下午就赶回了余朋乡。
热闹的赶圩会上,黄小清搀扶着老人耐心地为老人一件件地试衣服。看着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堆满了孩子般的笑容,黄小清内心苦甜参半。她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可她也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她、支持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