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家属起立默哀
又是一年清明雨,一捧黄菊,一杯清酒,暂寄追思。
昨天上午,福州市红十字会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音乐追思悼念会,追思的对象,是福州历年来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们。
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优美的古筝、琵琶和箫声,将捐献者亲属无尽的思念带到天堂,深切缅怀那些逝去的灵魂。乐声中,不少捐献者亲属控制不住思念,手持菊花、泪水夺眶。
捐献者家属:王经纬 母亲:王艳容
“善良和坚强,都是我母亲教会我的”
追思悼念会上,坐在第一排的王经纬一直双颊挂泪。
她的母亲叫王艳容,去年9月30日过世,是福州众多遗体与器官捐献者中的一员。 2009年,王艳容就签署了遗体捐赠、器官捐赠和眼角膜捐赠的协议。
王经纬是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两人的生活只靠母亲做工厂化验员的微薄收入支撑。但在王经纬心中,母亲给她的,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善良和坚强,都是我母亲教会我的。”王经纬回忆,30多年前,她还在上幼儿园,一天晚上她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装着2000块钱的信封。那时候,2000块钱几乎相当于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对于单亲家庭的她们,这更是一大笔钱,但是母亲还是把钱交了出去。现在,她也追随母亲,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回忆这些,王经纬摸着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的“王艳容”,贴着石碑放声哭了出来。
母亲走得太急了,王经纬几乎没有准备。“去年7月,她才第一次出国旅游,和朋友一起,跟团去了澳大利亚,8月份去了一次海拉尔。9月份出现溶血性贫血,9月30日因为器官衰竭,很快就走了。”王经纬后悔,母亲一辈子都在操劳,好不容易等生活好一点,一辈子只出了一次国门,只去了一次草原,就离开了。
王经纬依靠在刻有母亲名字的捐献者纪念碑前泣不成声
捐献者家属:陈雁 母亲:郝鸣
“大家都叫她郝老师,好老师”
又即将到清明节了,陈雁和妹妹再次来到三山陵园,参加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的集体追思悼念会,他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的追思悼念会了。
第一次参加追思悼念会时,陈雁悲痛得几乎不能说话,但渐渐的,他看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人群越发壮大,参加追思悼念会的家属们也越来越多,他又感到欣慰。
“妈妈,你可以放心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陈雁说,母亲2007年去世,在此之前她曾经交代过,要把遗体捐献出去,为医学研究事业做贡献。因为担心子女变卦,她甚至还特别交代了学校的领导和人事干部。
慈祥,是母亲给陈雁留下的最深印象。“我母亲生前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邻里、同事友好,大家都叫她‘郝老师’,好老师。她真的是个很慈祥的人。”陈雁回忆,1997年、1998年、2001年,母亲从云南分别接来了三个佤族的贫困孩子,亲自抚养,直到这三个孩子大学毕业。
除了做公益,生活中的细节,陈雁也能体会到母亲郝鸣的善良。“我们家住3楼,她一有空就把楼梯扫干净,而且是整栋楼扫过去的那种。1楼住了一个老太太,年纪比她大,身体不太好,子女也不在身边,母亲就经常煮了东西给她送过去。有一个经常来小区收破烂的人,家里条件不好,母亲就把家里的废旧报纸送给他……”
善意没有被辜负,陈雁说,母亲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也几乎都是善意,邻里友好,同事和善。那3名佤族的孩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回到云南,发展云南的教育了,他们与陈雁一家的联系一直都没有断过。
捐献者家属:韩卓琳 父亲:韩力民
“我掬了一把故乡的泥土洒在了你的安息处”
“我热爱祖国的卫生事业,并为此奋斗一生,死后愿意将器官捐出,用作医学研究之用。”这是韩卓琳父亲韩力民的遗嘱,现在被镌刻在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的纪念碑上。
韩力民是山西沁县人,1923年4月出生,1989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67岁。离休前任福建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现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1949年,韩力民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从此扎根。
“建阳水吉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骨灰也撒在那里。”韩卓琳说,父亲生命的后30年完全奉献给了福建中医药教育事业,病重在床的时候,签署了遗体与器官捐献协议,他是福建省最早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之一
2013年,韩卓琳第一次回到山西沁县老家,离开时,她带走了家乡的一包泥土。
“我把泥土分成了2份,一份撒在建阳水吉,我父亲的骨灰撒放地,还有一份就撒在了纪念碑前。”家乡的泥土带着芳香,韩卓琳希望能让着芬芳伴着父亲,安息在八闽大地上。
捐献者家属:张剑津 父亲:张其松
“看到报纸后,我才知道他捐了遗体”
“我不知道怎么说。”追思悼念会家属席中,张剑津看起来有点沉默,关于清明追思,他说不出更多。
2009年,张剑津的父亲去世,死后将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学研究。“他生病的时候就在筹备了,一直瞒着我们,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后,我才知道他捐了遗体。”张剑津说,他曾经想过劝阻父亲,但是拗不过,只能答应。
张剑津说,父亲原来在银行工作,退休后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但是这些钱都用来帮助别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家具旧旧的,房间里连一件电器都没有,这是张剑津记忆里父亲的“蜗居”。
父亲没有墓地,只在纪念园的石碑上刻上了小小的名字。张剑津每年都来看他,但是每一年的心情都不太相同:“一年一年更加理解他吧,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延伸阅读
福州市去年有25人实现了遗体器官捐献
据福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胡晓强介绍,2005年开始,福州市持续开展遗体和器官捐献动员宣传,目前已累计登记遗体器官捐献报名志愿者2005人。其中,实现遗体捐献154人,实现眼角膜捐献29人,55人因此重见光明;3人捐献的器官救活了6人。去年以来,就有25人实现了遗体器官捐献。
“福州市器官捐需之间有较大的缺口。”胡晓强表示,今后将继续推进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招募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志愿者。市民如想咨询和报名登记遗体器官捐献,可拨打两部24小时服务热线:市红十字会0591-87610572,三山陵园968533。此外,福州市去年还成立了“志友会”,一方面加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将通过募集基金,对困难捐献者的家庭给予必要的人道救助。
东快记者朱亚琴黄淑平陈楠/文刘朔/图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3-11追思“燃灯者”的精神
- 2014-04-15肝胆长如洗——再读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 2014-03-31厦门的清明相关产业出现新变化 个性化追思会受欢
- 2013-04-07福州:祭祀品少了家庭追思兴 祭扫途径注重内心
- 2013-04-03福州举行遗体和器官捐献者追思悼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