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5 > 正文
福州昨举行一场特殊悼念会:音乐声中为遗体器官捐献者追思
http://wmf.fjsen.com 2015-04-03 09:23:52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家属起立默哀

又是一年清明雨,一捧黄菊,一杯清酒,暂寄追思。

昨天上午,福州市红十字会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音乐追思悼念会,追思的对象,是福州历年来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们。

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优美的古筝、琵琶和箫声,将捐献者亲属无尽的思念带到天堂,深切缅怀那些逝去的灵魂。乐声中,不少捐献者亲属控制不住思念,手持菊花、泪水夺眶。

捐献者家属:王经纬 母亲:王艳容

“善良和坚强,都是我母亲教会我的”

追思悼念会上,坐在第一排的王经纬一直双颊挂泪。

她的母亲叫王艳容,去年9月30日过世,是福州众多遗体与器官捐献者中的一员。 2009年,王艳容就签署了遗体捐赠、器官捐赠和眼角膜捐赠的协议。

王经纬是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两人的生活只靠母亲做工厂化验员的微薄收入支撑。但在王经纬心中,母亲给她的,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善良和坚强,都是我母亲教会我的。”王经纬回忆,30多年前,她还在上幼儿园,一天晚上她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装着2000块钱的信封。那时候,2000块钱几乎相当于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对于单亲家庭的她们,这更是一大笔钱,但是母亲还是把钱交了出去。现在,她也追随母亲,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回忆这些,王经纬摸着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的“王艳容”,贴着石碑放声哭了出来。

母亲走得太急了,王经纬几乎没有准备。“去年7月,她才第一次出国旅游,和朋友一起,跟团去了澳大利亚,8月份去了一次海拉尔。9月份出现溶血性贫血,9月30日因为器官衰竭,很快就走了。”王经纬后悔,母亲一辈子都在操劳,好不容易等生活好一点,一辈子只出了一次国门,只去了一次草原,就离开了。

  王经纬依靠在刻有母亲名字的捐献者纪念碑前泣不成声

捐献者家属:陈雁 母亲:郝鸣

“大家都叫她郝老师,好老师”

又即将到清明节了,陈雁和妹妹再次来到三山陵园,参加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的集体追思悼念会,他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的追思悼念会了。

第一次参加追思悼念会时,陈雁悲痛得几乎不能说话,但渐渐的,他看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人群越发壮大,参加追思悼念会的家属们也越来越多,他又感到欣慰。

“妈妈,你可以放心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陈雁说,母亲2007年去世,在此之前她曾经交代过,要把遗体捐献出去,为医学研究事业做贡献。因为担心子女变卦,她甚至还特别交代了学校的领导和人事干部。

慈祥,是母亲给陈雁留下的最深印象。“我母亲生前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邻里、同事友好,大家都叫她‘郝老师’,好老师。她真的是个很慈祥的人。”陈雁回忆,1997年、1998年、2001年,母亲从云南分别接来了三个佤族的贫困孩子,亲自抚养,直到这三个孩子大学毕业。

除了做公益,生活中的细节,陈雁也能体会到母亲郝鸣的善良。“我们家住3楼,她一有空就把楼梯扫干净,而且是整栋楼扫过去的那种。1楼住了一个老太太,年纪比她大,身体不太好,子女也不在身边,母亲就经常煮了东西给她送过去。有一个经常来小区收破烂的人,家里条件不好,母亲就把家里的废旧报纸送给他……”

善意没有被辜负,陈雁说,母亲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也几乎都是善意,邻里友好,同事和善。那3名佤族的孩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回到云南,发展云南的教育了,他们与陈雁一家的联系一直都没有断过。

捐献者家属:韩卓琳 父亲:韩力民

“我掬了一把故乡的泥土洒在了你的安息处”

“我热爱祖国的卫生事业,并为此奋斗一生,死后愿意将器官捐出,用作医学研究之用。”这是韩卓琳父亲韩力民的遗嘱,现在被镌刻在遗体与器官捐献者的纪念碑上。

韩力民是山西沁县人,1923年4月出生,1989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67岁。离休前任福建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现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1949年,韩力民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从此扎根。

“建阳水吉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骨灰也撒在那里。”韩卓琳说,父亲生命的后30年完全奉献给了福建中医药教育事业,病重在床的时候,签署了遗体与器官捐献协议,他是福建省最早的遗体器官捐献者之一

2013年,韩卓琳第一次回到山西沁县老家,离开时,她带走了家乡的一包泥土。

“我把泥土分成了2份,一份撒在建阳水吉,我父亲的骨灰撒放地,还有一份就撒在了纪念碑前。”家乡的泥土带着芳香,韩卓琳希望能让着芬芳伴着父亲,安息在八闽大地上。

捐献者家属:张剑津 父亲:张其松

“看到报纸后,我才知道他捐了遗体”

“我不知道怎么说。”追思悼念会家属席中,张剑津看起来有点沉默,关于清明追思,他说不出更多。

2009年,张剑津的父亲去世,死后将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学研究。“他生病的时候就在筹备了,一直瞒着我们,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后,我才知道他捐了遗体。”张剑津说,他曾经想过劝阻父亲,但是拗不过,只能答应。

张剑津说,父亲原来在银行工作,退休后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但是这些钱都用来帮助别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家具旧旧的,房间里连一件电器都没有,这是张剑津记忆里父亲的“蜗居”。

父亲没有墓地,只在纪念园的石碑上刻上了小小的名字。张剑津每年都来看他,但是每一年的心情都不太相同:“一年一年更加理解他吧,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延伸阅读

福州市去年有25人实现了遗体器官捐献

据福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胡晓强介绍,2005年开始,福州市持续开展遗体和器官捐献动员宣传,目前已累计登记遗体器官捐献报名志愿者2005人。其中,实现遗体捐献154人,实现眼角膜捐献29人,55人因此重见光明;3人捐献的器官救活了6人。去年以来,就有25人实现了遗体器官捐献。

“福州市器官捐需之间有较大的缺口。”胡晓强表示,今后将继续推进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招募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志愿者。市民如想咨询和报名登记遗体器官捐献,可拨打两部24小时服务热线:市红十字会0591-87610572,三山陵园968533。此外,福州市去年还成立了“志友会”,一方面加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将通过募集基金,对困难捐献者的家庭给予必要的人道救助。

东快记者朱亚琴黄淑平陈楠/文刘朔/图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3-11追思“燃灯者”的精神
  • 2014-04-15肝胆长如洗——再读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 2014-03-31厦门的清明相关产业出现新变化 个性化追思会受欢
  • 2013-04-07福州:祭祀品少了家庭追思兴 祭扫途径注重内心
  • 2013-04-03福州举行遗体和器官捐献者追思悼念活动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