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灯制作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花灯大师们在这方土地默默坚守,传承技艺,开拓创新。图为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曹淑贞在为花灯缎面绘图。
元宵灯会今日正式开展,将持续至正月十六;泉州传统手工花灯家族传承,百家争鸣
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基础上,从业者亦不断寻觅新的发展,力争让花灯摆脱时令限制,拓展为日用品等,以适应都市生活
“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每年元宵节,文化古城灯会都会上演万人空巷的盛况。
今日,蛇年元宵灯会正式开展,将持续至正月十六。
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之所以能在全国独树一帜,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重视,另一方面,得益于花灯艺人的坚守。
最近这段时间,当别人在享受着春节假期,泉州的花灯艺人却没停歇过,他们都正为制作花灯而废寝忘食。因为元宵节是一年仅有一次的花灯集中销售期。特别是这几日,是交灯的最后期限,花灯艺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在花灯大师的家里,天花板上、地上都是灯。
泉州传统花灯的制作都是纯手工的,这几年,随着复古风的流行和传统的回归,手工花灯市场的销售状况日渐乐观。只不过,花灯是时令性非常强的商品,无法开门店进行销售。因此,艺人们平时都待在家中,靠熟客或熟客介绍新客,接下订单生产。渐渐靠精湛的技艺和美轮美奂的花灯打下名气,慢慢拓展市场。几位花灯大师所在的制作工坊都在家中,深藏在泉州老城区的深巷之中,如果不是邻居引路,你根本就找不到。
传统技艺的珍贵在于其原汁原味,泉州传统花灯制作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但它也受到了销售期限、机器批量生产的冲击与限制,泉州的花灯绝技传承与市场开发,都遇到了难题。
花灯世代的传承人在思考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也在思考。正如花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蔡炳汉先生所说:“如果没有不断的创新和设计能力,非遗传承就有问题。花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单纯的工艺,更在于传承中发展。”
在技艺传承上,泉州已经开办了3个花灯传习所。花灯技艺正在各个家族中创新,有的在花灯中引入机械,有的在花灯中安装LED灯,有的拓展了花灯的题材。
手工花灯制作工艺复杂,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一盏灯往往要经过几天甚至半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而产品的价值在其短暂的销售期内往往没法得到体现。目前,花灯制作者正不断寻觅新的发展,力争让花灯摆脱时令限制,拓展为日用品、广告载体等等,以更好地适应都市生活、现代经济。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逐步开启。
蛇年元宵节,花灯再度点亮“光明之城”。本期调查,与你一起去探访传统的花灯制作技艺,探寻这个文化市场的开发之路。
□本报记者 谢伟端 陈小阳 陈晓东 文/图
玉壶光转花灯世家代代相传
新品种不断增加,这种手工兔灯可以拉着走。
泉州花灯技艺蕴藏在民间,大多依靠家族传承,花灯制作界人才辈出,传统技艺的华彩在一盏盏花灯中流转着。
黄丽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尧宝刻纸”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家住市区轧榜巷。她的外公是赫赫有名的花灯大师李尧宝,她的母亲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珠琴。这是一个花灯世家,1954年,61岁高龄的李尧宝发起创办了泉州市工艺美术工厂,使刻纸料丝花灯开始从家庭作坊走向批量生产,并且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每一个人,李珠琴在工厂内学习花灯手艺。之后,李珠琴的两个女儿又成了这门祖传手艺的接班人。
住在中山南路指挥巷的蔡炳汉和李珠琴一样,同是泉州花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他的女儿传承了他的花灯技艺。
曹淑贞,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18日晚,记者来到她家时,看到十几个人正在忙着制作花灯。“这些都是春节前后预订的,我们正在加紧赶制。”曹淑贞说,工坊里的工作者都是她的亲人,有她的小叔子、侄女、堂亲等等。他们每个人虽然都能单独把一个花灯做下来,但各道程序的熟练程度不一样,因此分工实行流水线操作。有人负责焊接花灯骨架,有人负责糊纸,有人负责绘画。曹淑贞则四处走动,负责现场总指导。说起家族的花灯制作,她笑言是“半路出家”,“以前我们家是做彩扎人物的,1978年,泉州举办花灯展,我们试着做花灯,起初的想法只是多赚点钱糊口。想不到还不错,生意年年好。”就这样,从那时起到现在,他们家已经做了35年的花灯。
林伟忠是泉州花灯市级非遗传承人。记者走进花巷,又转了两个弯才来到他的家。他在家中辟出一个院落,作为制作花灯的工坊,并将工坊取名为林守明父子花灯艺坊。临近元宵,工坊内的地上和天花板上都是花灯。林伟忠正在调试花灯内的灯泡,“之前订制花灯的客户,这几天都在催货,调试完我就要马上送过去。”他说,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看父亲林守明制作花灯,长大后接起父亲的衣钵。据介绍,林守明原是泉州市工艺美术工厂职工,做花灯有二三十年的经验了,在他的带领下,妻子儿子也一起加入其中,又一个花灯家族由此诞生。
一夜鱼龙舞
泉州花灯“百家争鸣”
正因为泉州花灯技艺的传承主要靠家族。因此,各家生产的花灯都刻下了家族印记。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泉州花灯界有着“百家争鸣”的瑰丽。
蔡炳汉最让人称道的是挖掘在泉州失传多年的“无骨灯”,使这民间瑰宝重放光彩。“无骨灯”为泉州独创,直接用硬纸连接而成,与一般灯用竹子骨架做法不同。
李珠琴和黄丽凤母女做的料丝灯堪称精品。据介绍,料丝灯是用糯米制成透明状料丝,用纸板镂刻出巧细的图案,加以彩绘,再把晶莹的料丝(后用玻璃丝)粘贴在图案背部,按设计要求,把各种形体的图案灯片拼装成整体造型后,挂上灯穗。用玻璃丝制作出来的料丝灯,在灯光折射下,晶莹剔透,美不可言。
曹淑贞制作的花灯特色十分明显。她家是从做彩轧人物转型做花灯的,做彩轧人物的优势被保留下来。如今,她制作的花灯上面常配有用丝绸做的人物和用通草做的动物,栩栩如生。她家花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大,“同许多人做的小家碧玉式的花灯不一样,我们做的花灯多有坚实骨架,铁质骨架的花灯高达四五米,竹质花灯高达两三米。”
林伟忠家制作的花灯将刻纸和针刺相结合。林伟忠说,许多人刻纸都是直接将纸镂空后贴在灯上。他家的刻纸,若要体现一个图案,就先在纸上镂空,形成一个镂空轮廓,然后再在外面贴所需颜色的纸。针刺则是在灯上扎出一个个小孔,光线从里面射出,使整个花灯更加光明剔透。
众里寻他千百度 文化市场觅出路
企业参与花灯展,彰显了企业文化,宣传了企业品牌。
蔡炳汉先生说:“如果没有不断的创新和设计能力,非遗传承就有问题。花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单纯的工艺,更在于传承中发展。”
目前,花灯制作者正不断寻觅新的发展,力争让花灯摆脱时令的限制,拓展为日用品、广告载体等等,更适应都市生活、现代经济。
传统花灯市场回暖
中山南路有三家店面紧挨着,一家店面出售传统手工制作的花灯,另外两家店面出售的是机器成批量生产的花灯。记者看到,机器生产的花灯外形更加多样,特别针对小朋友,推出多款塑料卡通花灯,有喜羊羊、铠甲勇士、变形金刚等。这些花灯不仅能闪烁灯光,发出声音,还能放在地上走动。
国仔已经在中山南路出售传统花灯十几年了。他告诉记者,传统手工制作的花灯,要耗费艺人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价格较机器生产的花灯贵。再加上机器生产的花灯功能更多,前几年,传统花灯的市场受到严峻挑战,一度萎缩。这两三年来,传统又慢慢回归,许多市民认为传统制作的手工花灯更有“味道”,又重新选择传统手工花灯,手工花灯市场回暖。
不过,花灯时令性很强,通常只在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出售,因此在时间上,机器生产的花灯仍有优势。
泉州花灯技艺精湛,针刺花灯的灯光可从针孔里射出。
手工花灯订单逐年增加
同市场状况一样,家庭作坊的经营状况也在改善。
据曹淑贞介绍,现在大多数生产花灯的家庭作坊都深藏在老城区里面,一般只有老顾客才能找得到。老顾客如果觉得你这里做得好了,又会拉来新顾客。花灯加工就是通过这样扩大规模。“一般从四五月份开始,就有人向我们预订。客户遍及海内外,有的订单来自海外华人集中居住的区域,有来自外省的,也有来自本省厦门等地的。从十月份起,我们就要开始制作。”她说,外地的订单他们都会赶在春节前做完,发送出去。“当年10月份到来年元宵节前这段时间,家里十几个人都在忙碌中。”
“现在订单不少,我是常年都在做。”林伟忠说,元宵节过后,他就先备一些以后要做花灯的材料,比如把纸刻好,在绸布上面绘画、着色、写字等。“那些每年都有人买的常见花灯,我还可以先做好,囤起来。”
据他们介绍,这几年,市场回暖,订单逐年增加。
以蜡烛照明的传统花灯热卖
让花灯成为日用品
花灯市场正不断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传统花灯的技艺固然有其牢固的阵地,一些现代花灯品种则参与分割着这块蛋糕。传统花灯世家的继承人们也正在不断把新技术引入其中。
中山南路花灯店老板国仔告诉记者,以前花灯的造型比较单一,比如孩子玩的花灯主要是公鸡、飞机、关刀等,现在有莲花、蝴蝶、青蛙、绣球、扇形灯。
这些年,大的花灯里面几乎都换成电灯。曹淑贞说,他们还在有的花灯里面安装机械装置,比如去年有一盏龙形大花灯安装了机械装置,头和尾巴都能动。此外,有的花灯还安装了LED灯,红色、绿色、紫色等各种颜色的灯光闪烁,美轮美奂。黄丽凤则引入北方的剪纸技术,实行“剪刻结合”,她还尝试引入其他地方的套色剪纸,给刻纸做套色,层次感更强。
林伟忠则打算在花灯的材质上创新突破,“我们打算做一款陶瓷质的花灯,平日里可以放在屋子里面作为装饰品。”
传统艺术品也能当
宣传平台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泉州无骨花灯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蔡炳汉担忧地说。家族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子孙无人肯学这门技艺。
不过,情况正在改变。据介绍,目前,泉州已建成3个花灯传习所,泉州花灯的非遗传承人大部分是传习所的老师。他们还经常到各个小学教小朋友制作花灯,曹淑贞则是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今年元宵灯展我们准备在T淘园搞一个闽南少儿花灯展。”鲤城区文体新局副局长黄志军说,以前花灯展展出的都是花灯工艺师的作品,今年首次展出的少儿花灯,主要是鲤城区实验小学学生的优秀作品,目的一方面是丰富元宵节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花灯技艺的传承。
“除此之外,今年元宵节灯展,我们也将摒弃以往政府单干的做法,让全社会来共同参与。”他说,今年,他们鼓励鲤城区的老品牌和大企业举办灯展,此举得到了企业的响应,企业在丰富元宵节活动的同时,也利用花灯这一传统民俗物品扩大自家产品的宣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传统技艺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