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5 > 正文
元宵今点灯泉州古城添新韵 蛇年创意多造型多变
http://wmf.fjsen.com 2015-03-04 15:24:04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工作人员忙着悬挂花灯

展出持续至25日(正月十六) 主要设三个展区

核心提示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过年的压轴戏——元宵灯会,来了。今夜至25日(正月十六),这场戏持续上演,将有上千盏花灯扮靓古城。本次灯会中心展区设在新门街西段(江滨北路到新华路),范围较去年扩大近1/3,花灯数量也增加不少;分展区设在后城文化街和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此外,中山路、打锡街、东街、涂门街、天后宫、威远楼、真武庙等地均将张灯。昨天,记者提前走访各个花灯展区,体验其中的亮点。

市民驻足拍照

中心展区:新门街西段

看点:精致花灯融“蛇”元素

今年的中心展区设立在新门街西段。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现场,两条金蛇搭起的拱门上挂着“泉州灯会”四个字,长长的新门街两侧树上挂着“新岁蛇跃”的牌子。800多米的街区骑廊下,悬挂着数百盏造型各异的花灯,与街道两旁的“红瓦坡顶、出砖入石”闽南建筑风格相得益彰。虽然还未布展完毕,一只只精致的花灯已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一对情侣牵手漫步在灯廊下,看到一盏“金蛇捧着玉如意”的花灯,女孩欣喜不已,男孩赶紧拿出手机留影纪念,“蛇年就要和蛇状花灯留影比较有纪念意义。”

在新门街梨园古典剧院的广场上,摆放着两个大型座灯,出自泉州非遗花灯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林守明、林伟忠父子俩之手。为了迎合蛇年的主题,父子俩设计的大型座灯都包含蛇的元素。林守明设计的座灯是“一条小蛇在打腰鼓”,林伟忠设计的座灯是“小蛇绕在‘福’字上”,伴着鲤鱼、祥云等吉祥的造型。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展区有500多盏花灯,昨晚8点亮灯试灯,为今天灯展的正式启动做足准备。

大型座灯送祝福

鲤城分展区:后城文化街和T淘园

看点:少儿花灯创意多

来到后城文化街,一眼就看到街道上空挂着数百只红纸花灯,显得格外壮观。鲤城区花灯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后城文化街主要以传统赏灯为主,“我们用灯海来营造老百姓红红火火过元宵的氛围”。昨晚试灯时,朦胧月色里,整条街灯火辉煌。市民张先生指着头顶的红色花灯说,“红色花灯好,有过年氛围。”

鲤城分展区还在新华南路的T淘园设立了一个“闽南少儿创意花灯展”。走进展区,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可爱有趣的造型花灯,如福娃晶晶、喜羊羊、猫和老鼠、机器人等。正在现场布展的鲤城区实验小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花灯是鲤城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利用寒假期间完成的,共有400多盏。小学生们很有环保理念,用一次性纸杯、利是封、明信片、方便面盒等旧物打造出精美的花灯,每一盏花灯上都附有他们的创作感悟。“泡面塔”花灯是一盏完全由方便面盒子做成的花灯,创作的小学生在创作感悟里写道,“制作这个‘泡面塔’虽然辛苦,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劳动,哪怕只是几个泡面桶,也能变成我们心目中的‘梦想之塔’。”“五谷灯笼”是一盏用废旧竹篮做成的花灯,创作的小学生用一首小诗表达了创作感悟,“芦苇秆子铁线篮,竹笠顶上五谷袋,鞭炮灯泡透红光,风调雨顺保四方。”

形态各异的花灯吸引了许多小观众

丰泽分展区:锦绣庄民间艺术园

看点:边赏花灯边看民俗

记者来到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时,广场上一些工作人员正在挂花灯,一些人在摆椅子。据工作人员何先生介绍,该展区今年花灯形式多样,有彩扎灯、纸刻料丝灯等传统花灯,还有以“蛇”为主要元素来创作的主题灯,“总共有数百盏花灯。”

除了花灯,锦绣庄还搭配了民俗活动,比如木偶戏表演、戏曲演出、花灯DIY制作、陶土拉坯等。“我们展区的特色就是可以边赏花灯边看民俗,也可以有一些互动。”何先生介绍,DIY花灯是针刺灯和刻纸等技艺的结合,花灯图案有蛇、羊、马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针刺出小孔,而花边则是刻纸镂空图案,可让大家亲身体验泉州花灯的独特魅力;现场还备有陶土拉坯,市民可以用水彩笔在瓷砖上任意作画,制作一件陶瓷佳作。晚上,广场上将有梨园戏《陈三五娘》表演,“因为陈三和五娘是在灯会认识的,所以我们特地安排在赏灯之时表演这出戏,更有氛围。”

 

在鲤城分展区T淘园内,市民迫不及待前来先睹为快。

林伟忠和他的刻纸针刺花灯

本报讯 泉州花灯作为元宵节的标志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千百盏花灯争奇斗艳,造型各异,每一盏花灯都凝聚了花灯艺人的想法与创作。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位花灯艺人。

观灯历史久 蛇年创意多

泉州自古就有“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的盛况。泉州花灯起于何时?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黄坚老师著有《泉州花灯艺术研究》一书,他在书中认为,泉州花灯起于唐,经元、明、清的发展延续至今。至于花灯品种之繁多,灯艺之精湛,更是令人赞叹。如按制作材料分大约有两大类,凡用纸折合而成的灯为纸灯,以篾片先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丝绢的为骨灯,其工艺皆名扬中外。

恰逢蛇年,泉州花灯艺人们除了延续传统的花灯工艺,也结合“蛇”的特点进行创作。花灯艺人曹淑贞说,“工艺和主题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顾客和观众需求,都是一边制作实践一边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创新发展的路。”

材质多样 造型多变

在水门巷曹淑贞的家中,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是一组大蛇、中蛇、小蛇的花灯,其中小蛇刚破壳而出,探出一半身子;中蛇已经完全破壳而出;大蛇比中蛇大一倍,更是栩栩如生。“每年做的花灯,都需要有创意,今年是蛇年,就做了一组大、中、小蛇的花灯,寓意老年、中年、青年,大家平平安安,和和气气,而且小蛇破壳而出,希望大家的成绩都有所‘突破’。”曹淑贞说,很多灵感都来自于和别人交谈得到的信息。

在另一间房内,一条宽5米、高2.8米的金蛇出现在眼前。蛇身由“2013”四个数字组成,其中“1”是根绿色的竹子,“3”是蛇尾。整条蛇内装了100多粒灯泡,还装了LED灯,亮灯时甚是壮观。“蛇最怕的是竹子,把‘1’做成竹子,意在把蛇定住,把福气带回来。”曹淑贞表示。

曹淑贞从事花灯制作已经31年了,从一开始比较简单的花灯,像小鼓灯、六角亭灯等,到现在造型多样、颜色缤纷甚至比较大型的花灯,她都制作过。“以前用的是竹条、绸布、刻纸、糨糊等材料,做的样式比较单一。现在都用铁丝做框架,造型容易,做的也比较多样化。”曹淑贞说,以前用竹条做的花灯只能做3米左右的,现在用铁丝做,多大的都行,而且糨糊也换成万能胶,还能防水。

近年变化大 电脑当帮手

在花巷内,花灯艺人林伟忠正忙着做花灯,在他旁边放着一个已经完成的花灯。这个花灯呈四方形,像一个门,门里面刻了一个“福”字,福的“礻”部是由一条蛇盘成,“福”字下方有一团云,两旁有鱼,最下面则写着“金蛇纳福”。在“金蛇纳福”花灯旁,一个吉祥针刺子母花灯非常耀眼,由四个小的吉祥针刺花灯围绕在一个大的吉祥针刺花灯四周,“这个吉祥针刺子母花灯就好像是一个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其意在于一家人吉祥和气。”

林伟忠制作花灯有15年了,他的父亲林守明也是泉州有名的花灯艺人。“刚开始做的花灯小、单一,还可以折叠。”林伟忠说,近年来,花灯的材质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以前灯泡的颜色是单一的,现在采用彩光板,颜色就比较丰富,五颜六色。而且花灯上的图案也从纯手工制作过渡到手工与电脑结合制作,“花灯形状上,也有逐渐往大的花灯上转移的趋势。”

“创意来源于生活。”林伟忠说,有时候一些创作的灵感来自于自己的经历,有时候把网上的一些元素结合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创作才会“新”。

本社《泉州晚报》、《东南早报》参展的两盏花灯蕴含了蛇的形象,外形俏皮、色彩鲜艳。

□早报记者 蔡紫旻 潘登 文/图

昨日,工作人员布展完毕,今年元宵灯会的花灯纷纷露出庐山真面目,数百盏造型独特的花灯在泉州古城的街巷中摇曳生姿。灯会将于正月十六结束。

本次元宵节系列活动主要集中在鲤城区,灯会将展出520盏形态各异的花灯,包括刻纸灯、彩扎灯、针刺灯等几大类。主展区位于市区新门街西段,展示区域比去年扩大近三分之一,另有市区后城及锦绣庄两个分展区以及一些展示点。

今年的元宵花灯到底有啥特色?昨日下午,记者探访灯会主展区新门街时发现,很多市民已经抢先一步,来到展区赏灯。

本社两媒体花灯参展

蛇年里蛇灯走俏,以“金蛇”为主题的应景花灯不少。本社《泉州晚报》、《东南早报》参展的两盏花灯也蕴含了蛇的形象,外形俏皮、色彩鲜艳的两盏花灯引来很多市民驻足观赏。

本社两盏花灯的主题分别为“狂舞金蛟立潮头”和“崛起东南挂风帆”。花灯设计者、《泉州晚报》首席美编洪志雄介绍,两盏花灯将蛇年主题与泉州传统文化相结合,《泉州晚报》的花灯是一个手拿金蛇立于潮头的男童形象,《东南早报》的花灯是一个手拿如意的女童站在银帆前面,“泉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媒体人更应该勇立潮头,扬帆崛起海西,敢拼敢闯”。

除了蛇灯之外,灯会现场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花灯:闽南语谐音“旺来”的菠萝灯,展示泉州拍胸舞的“闽俗风情灯”,发出五颜六色光芒的彩虹灯……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