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是湖美库区移民,用政府的赔偿款在城东村买了套房子。施丽琴和丈夫小刘做些小买卖,整天往各乡镇跑;公公和婆婆不时出去打点临工;年迈的祖母身体还硬朗,在家照顾着两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3年3月9日中午,小刘搬运货物时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原以为中暑,但县医院医生却告诉施丽琴,小刘是脑血管出问题,病情非常严重,需要马上做开颅手术,才可能保住性命。
听到这晴天霹雳,施丽琴不敢相信是真的,和公公一起立即将小刘送进三明市第二医院。经检查,丈夫被确诊为脑血管畸形爆裂,出血量很大,生命垂危。医生告诉施丽琴,即使抢救过来,苏醒的几率非常低,可能会变成植物人,需要长期照顾。
“只要有一丝的希望,都要帮我竭尽全力抢救。”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施丽琴无论如何也不愿就这样失去深爱的丈夫,她歇斯底里地要求医生极力抢救。
医生几天几夜抢救,终于把小刘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在ICU病房呆了20多天后才转到普通病房治疗。丈夫命保住了,但却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没有任何意识。在医院里,施丽琴和公公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丈夫,不敢有任何疏忽。为了省点钱,晚上她都是躺在病房的地板上睡。花费了近30万元,能借到钱的亲人都借遍了,再也凑不到钱。2013年8月5日,施丽琴为处于轻度昏迷的丈夫办理了出院手续。
祸不单行。2013年10月3日,公公外出打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不治身亡,这个家雪上加霜。家里没有一个男人,怎么生活?施丽琴欲哭无泪,感觉天要塌下来一样,脑袋一片空白。婆婆屡受打击,虽然才46岁,一年间就两鬓斑白,十分苍老;身体每况愈下,胃溃炎、血管老化、头晕头痛,由于病魔缠身,在家里曾多次晕倒,需长期服药。
在亲人的帮助下,处理完公公的后事,瘦弱的施丽琴化悲恸为力量,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照料丈夫很辛苦,一天五次喂饭、一次洗澡、十二次翻身、三次做康复活动、从房间背到阳台、处理大小便,还要上街买菜、料理家务、送女儿上幼儿园。一天下来,施丽琴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病人躺久了身上会长褥疮,施丽琴按照医生的吩咐,每隔两个小时就给丈夫翻身一次。“医生和护士都曾和我说过,我丈夫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为了看着他能多活一天,我每天晚上总是坚守到十二点,帮他翻身后我才躺下。”第二天早上,经常困得睁不开眼睛,但想到家人要吃饭,丈夫要护理,施丽琴咬咬牙,还是按时起床。
“一家人的生活还不是问题,负担最重的是照顾丈夫,他100多斤重,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把他从床上背起来。”施丽琴一脸的无奈,“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最担心的是丈夫感冒发烧,我无法把他背到诊所去,只能自己在家里备些常用药,只有病情严重时才请医生来家里给他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施丽琴的精心护理下,丈夫的身上没有长过褥疮,大脑开始慢慢有了意识,有时会听懂她说的话,甚至会用单个字回答问题。每当听到丈夫的声音,施丽琴百感交集,激动万分,她多希望丈夫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突然有一天恢复成正常人。
施丽琴无法去上班挣钱,现在家里只能靠政府低保金和公公去世的赔偿金生活,一家人很少买衣服。施丽琴说,自己也很想趁空隙时间找点活带到家里来做,赚点钱补贴家用,但找不到适合的活儿。
为了照顾丈夫,施丽琴付出了不少艰辛,一年多来曾两次因劳累过度病倒,住院治疗。周围的不少人被施丽琴的行为深深折服,投来同情、赞赏的目光;也有人认为施丽琴年纪轻轻,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是耽误青春,劝她趁早改嫁。施丽琴却很坚定:“这个不幸的家庭需要我,我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这个家。”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7病重老人深夜独坐街头 暖心好人陪伴送其回家
- 2014-11-25请为好人点赞
- 2014-11-25让“好人会有好报”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
- 2014-11-25好人邵建波用大爱推动社会的文明
- 2014-11-25"好战士"荣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体融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