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评论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我院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深化拓展道德讲堂的内涵和外延,搭建“良心道德观察台”和“党心担当检阅台”两个平台,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从良心道德和党心担当两个层面,以小见大,以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将身边点滴之事通过温情优美的笔调给予赞颂,通过犀利深刻的笔伐,将周围不良现象给予评析,引发人们警惕与戒防,进一步集聚社院正能量,积极营造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
【良心道德观察台】
渡己 渡人 渡心
“十年修得同船渡”这首民间古训,不仅仅可以用到婚姻爱情上面,它更指的是一种大爱,一种宽容,在人生的渡口上,摆渡他人,同时也摆渡自己。我们在渡航中,从沿岸的风景里读懂了自然,从喧嚣的浪涛里读懂了人生,从与他人的同行中读懂了协作。一位优秀的渡者,他不仅渡己渡人,更可以渡心,可带我们走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存无限,刹那成永恒”的哲思妙境。而非常幸运的是,在小小的学报编辑部里,就有一位这样渡己、渡人、渡心的同志——郑汉超。他一头白发,儒雅淡定,常被我们年轻人戏称为编辑部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位老人以他一种智者的仁慈、一种豁达的风范让我们时常感动着并反思自身。
编辑磨稿,是雅事,也是难事。他在学术上的谨慎、钻研、求真、务实的精神,就像是编辑部里的一把尺子,一把标杆,他引导着编辑部里学术探讨的良好风气,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钻研来稿中的难点。编辑部里,他的案头工具书摆的最厚、最全,也翻的最烂。他以行动为例,教导我们编辑是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板凳、织得了嫁衣、放得下荣誉。
编辑部里,他就像位默默无闻的老父亲关心着年轻人、关心着学院的发展。清晨早早到学院,烧好一壶水,打扫干净卫生;办公室搬迁时,时间紧、任务重,他自发地来院加班,为了多帮我们争取一些审稿的时间,独自一人利用午休时间将编辑部所有的书籍打包装袋;看到走廊角落里有无人关注的垃圾,他悄悄地拿着簸箕扫帚打扫干净……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每当看到办公室里他的身影,就让我们感到家的温暖和安心。他用宽容无私的帮助和静水流深的影响,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我们的成长。
时代在呼唤着中华传统的美德,社院也在汲取着每一份正能量。他正是以自身“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品德于无形中震撼人心,于无声中振聋发聩。高山仰止,反省自身,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萧疏简淡藏芒焰
福州城不大,但是高峰期堵车的时候足以让你抓狂。从乌龙江畔到冶山脚下,是对福州城从南到北的横穿。院行政处的马建宇同志说,每天像他这样上班的人有很多,还有一些人比他还要多倒一次车。他只是早一个半小时出门而已。
他的妻子生病的时候,笔者曾经跟同事一起去他家探望过,一路上同事们都在诉说着他的艰难和不易。我以为他会憔悴邋遢,或者至少会表现得不如意。待见面时,他确实憔悴,但一点也不邋遢,跟同事聊天还是一样的天南地北。刚搬的新家低调而又整洁,像他的为人一样。
后来假期结束,他依旧早早来到单位,见到人依旧热情招呼,好像那些事情不曾发生在他身上。
再后来五好家庭评选,学院推荐了他。他百般推辞,说自己做的都是本职的工作,在家里也只是尽自己的义务,有很多人的事例比他典型,更能展现社院的风采,评上的可能性比他大。
他是一个工人,在社院工作了近三十年。一个凭良心做事,踏踏实实的工人。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