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厦门市文明委:坚持“五个注重” 勇于探索实践
http://wmf.fjsen.com 2014-05-28 18:05:39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刘奇葆同志的重要指示,把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来推进,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和主攻方向,从常态着眼、从规范着手、从完善着力,按照“五个更加注重”的方法和路径,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以制度促常态,以常态求长效。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具有前瞻性、全局性。近年来,我市各区各部门、市志愿者联合会及各协会根据自身特点,相应出台了诸如注册登记、活动组织、服务记录、评选表彰等制度规章,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起到积极作用,但不统一、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志愿服务协调发展。为此,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形成统一权威的全市性志愿服务制度化意见更显紧迫。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着手制定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依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以社区为重点,着眼常态长效,在整合、吸收、梳理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厦门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和《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注册登记、志愿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社工带义工、党(团)带头、星级认定、嘉许回馈、购买保险、日常活动、文化培育等11项制度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制定下发《厦门市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工作流程及相关要求,从源头上规范志愿服务活动。

二、更加注重规范推广。制度源自实践,也指导实践。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中,我们注重先行先试,把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章,并及时运用成果,规范推广。一是探索以社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去年底,我们在湖里区金安社区先行先试,从规范志愿者注册登记入手,以建立需求对接平台为重点,在8个方面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金安社区经过摸索,总结归纳出“需求采集、分类审核、确定项目、发布信息、开展活动、进行评估、做好记录”等八步工作流程,利用社区网站、电子屏幕、QQ 群等手段,及时发布服务信息,有效实现需求对接的做法,使社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更加规范。4月8日,市文明委在金安社区召开全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对他们的做法进行推广。二是探索以志愿服务记录为重点的管理机制。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基础制度,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从去年底起,我们以湖里区列入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工作试点为契机,围绕志愿服务记录的重点环节,规范操作流程与记录格式,完善工作标准,建立规范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在此基础上,市民政局、市委文明办制定《厦门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和《厦门市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广运用湖里区试点成果,进一步规范全市注册登记、信息发布、活动组织、服务记录等具体操作流程。

三、更加注重政策保障。制度建立和落实,离不开政策保障。建立嘉许回馈制度,营造尊崇礼遇志愿者氛围,必须从政策制定上加以推进。今年来,我们从调动保护志愿者积极性,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出发,在探索建立志愿者嘉许回馈制度方面,从政策制定层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先后制定志愿者购买保险、开展星级评定、评选表彰制度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厦门市尊崇礼遇志愿者办法》。市文明办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共同就礼遇回馈志愿者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倾听市民意见建议;与市民政、教育、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旅游、园林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志愿者在升学、就业、就医、使用社会公共设施、接受他人和组织提供的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和优惠措施。如,我们计划将志愿者服务时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挂钩,制定不同星级志愿者在享受免费体检、优先评先、免费参观旅游景点、发放免费公交卡等优惠措施。同时,鼓励各区、各部门、各社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台相应志愿者嘉许回馈制度。

 

四、更加注重常态长效。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目的在于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我们着眼长效,坚持立足社区,以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带动、搭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一是以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以社区为重点,以困难群众为服务对象,以“邻里守望、情暖厦门””为主题,采取“综合包户”、“结对子”等方式,常年开展“邻里守望”六大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扶贫帮困、扶老助残,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抓住重点时节和重要场所,着眼“爱心厦门”建设,以现实需求为牵引,广泛开展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活动;着眼“文明厦门”建设,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维护公共秩序、文明交通、文化体育、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着眼“美丽厦门”建设,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实施,广泛开展关爱海峡、植绿护绿、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三是以公共场所为平台,开展常态对接活动。在公园广场、车站码头、交通路口、公交站点、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设立16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对接点,243个文明单位主动认领对接,常年开展活动;组织文明单位(学校)与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41个文明单位与326个社区挂钩结对;制定党、团员带头做志愿者制度,让党、团员到到社区报到,亮明身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五、更加注重阵地建设。志愿服务要常态化,阵地建设不可或缺。近年来,我们以志愿服务岗位固定化、项目具体化、平台基地化为目标,强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一是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社区在志愿服务中具有主导作用,也是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从2011年起,我市按照“八有”要求,普遍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社区全覆盖。今年根据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的任务变化,我们加大支持建设力度,正积极协商有关部门,将志愿服务工作站人员配备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日常经费纳入区、街财政保障,着力破解缺人少钱难题,力求把服务站建成社区志愿者之家。二是建设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公共场所人员多、社会需求大,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我们先后在中山公园、湖里公园、厦门火车站等87个公共场所设立志愿服务站,既为广大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又为有需求的市民群众提供便利。三是设立行业特色志愿服务点。各行业窗口是服务群众、传播文明的重要窗口。我们依托省、市行业示范窗口先后建立了292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作为各行各业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选定100个小区物业,率先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明确服务项目,规范服务程序,发挥物业专业人员在社区便民志愿活动的独特作用。

我市在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与上级要求和现实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探索完善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方法路子,促进我市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