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里生,一个土里长,一个是挺拔如利剑,一个是曲折如花边,本是两种相异的植物,却因端午在各家的门楣上相遇相伴。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老杭州人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而如今的端午节似乎除了粽子,也就只剩下菖蒲和艾草这点点缀了,浓郁的香味随风飘进屋内,那就是经久不衰的时节味道。
记者 张鹤
艾草如女
羽毛状分裂的叶片,初升的艾草浑身有一层白色反光的绒毛,随着叶片的成熟伸展,叶面的绒毛会消失,而叶背的绒毛则一直保留着,风一吹过,银色的光泽泛起。绒毛温柔而细腻,像少女的脸庞,这野地里随处就能茂盛长起一大片的植物,又有着母性的坚强。
从初春采食嫩芽制成青团,到夏季长成后被用来给婴孩洗澡祛痱,再到老了后晒干用来做“艾灸”,似乎它的一生也伴随着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光辉。
艾草,就是这样在民间传统中建立起高于其他野草的影响力。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中真挚而直接的恋情,仿佛给青青艾草也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而艾草最高的识别标准还是它的味道,揉碎一片艾草,那强烈的气味,辛辣而又清凉。这独特的味道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并且对于虫类来说,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此有直接驱虫的作用,且能清热解暑、防湿止痒。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无论喜欢还是厌恶,你一定会被母亲教育道,这样浓烈的味道是好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艾草,其实包含了菊科蒿属的好几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外形、气味功用上都相似。
古诗曾这样称赞艾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看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芳香且有益健康,这样接地气的野草,百姓无不喜欢。
晋代已经开始把艾蒿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共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把从野外采来的艾蒿捆成一个人的模样挂在门上。这就是后来长期流行的挂“艾人”的习俗。把艾蒿捆成艾人,为的是提高艾蒿辟邪的功能。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28漳州蓝田镇小港村:新龙舟下水 迎接端午节
- 2014-05-26大手牵小手 洛江永安村留守儿童提前欢乐过端午
- 2014-05-22华安一中积极开展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
- 2014-05-20集美区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晚会
- 2014-04-30福州通报5起违反八项规定案例 五一端午将明察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