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我省志愿服务今后一个阶段工作任务
http://wmf.fjsen.com  2014-05-28 15:24:02 来源:文明风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加强志愿服务对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社会向善向上力量,营造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肯定了他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今年3月,中央文明委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社区志愿服务方案》,4月21日又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关键在于制度,这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推动我省志愿服务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推动志愿服务向善向美。

要充分认识开展志愿服务重大意义、广阔前景,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一要着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利用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以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和家训家风故事制作刊播一批导向鲜明、品味高雅、创意新颖的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公共场所刊播,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要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新闻记者深入志愿服务一线,运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志愿服务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着力推出一批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生动形象地诠释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

二要着力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志愿服务的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感染和教育其他人的过程。要通过开展志愿者心得征集活动,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志愿服务意识,吸引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要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评选活动,为人们树立更多可亲可敬可学的标杆,营造学习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要结合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三要着力推进志愿服务进学校、进基层。要把志愿服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主题班日、队日、团日和主题演讲、读书征文、网上互动等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要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板报橱窗等阵地,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要把开展志愿服务的要求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之中,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二)以社区为重点,搭建志愿服务的多元平台。

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社会服务越来越社区化,基本服务在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志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把社区作为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动员广大志愿者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

一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把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孤困儿童等生活比较困难群体作为服务重点,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科普宣传、平安建设、医疗保健、植绿护绿和清洁环境等,设计接地气的项目,开展顺民意的活动,力争覆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为百姓分忧,为政府助力。要积极拓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服务新兴领域,使志愿服务实现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

二要坚持阵地化建设,强化志愿服务阵地依托。志愿服务站点是组织、协调和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础,是社区志愿服务有形化的体现。要加大软硬件建设,配备专职人员,保障活动经费,发挥其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枢纽作用。打造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小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

三要坚持社会化动员,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本着平等合作、和谐共建的原则,与周边各级文明单位、学校、医院、警务站等形成结对帮扶关系,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子”等制度化活动安排,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组织的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组织引导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等各类专业性机构深入社区。中央文明办已经明确在评选表彰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测评中将加大志愿服务工作的权重。我省也将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文明社区、文明单位重要考评内容。

(三)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

中央文明委的《意见》下发后,我省也参照制定了《福建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方案》和《福建省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招募注册、培训管理、供需对接、志愿服务记录、星级认定和嘉许回馈、志愿服务保险、党团员带头等制度。规范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是前提,健全志愿者学习培训制度是重点,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是关键,强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基础,我们要紧紧抓住若干个重要环节,建章立制,探索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

一要加快建立需求对接制度。通过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良好对接,实现参与志愿服务的便利化和接受志愿服务的便利化,是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化常态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志愿服务需求采集、服务信息发布,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招募志愿者,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等流程,做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

二要规范完善注册登记制度。注册登记是实现志愿服务有效管理运行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制度。没有注册登记,就不能记录服务,更谈不上认定、嘉许。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要根据活动项目需求和条件,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鼓励帮助更多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同时,依托统一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为有意愿、能胜任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注册。

三要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要注重对社区志愿者的培养,依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创建社区志愿者学校,招募志愿者作为培训师资,开展对社区志愿者服务前和服务中的培训,把工作需要和志愿者自身愿望结合起来,注重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义务,讲授工作技能与方法,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

四要扎实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规范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是实行星级认定、回馈嘉许制度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去年底,省委文明办、省民政厅制定《福建省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目前,已在全省各级各类依法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确定了235个首批志愿服务记录机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志愿服务信息记录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记录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把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促进志愿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五要研究探索嘉许回馈制度。对志愿者进行嘉许回馈,有利于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省委文明办在前期开展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工作的基础上,正抓紧会同民政、教育、卫生、社保等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操作办法。比如,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在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或有待。根据需要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购买保险和提供物质保障。

(四)以品牌为抓手,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品牌建设是提升我省志愿服务事业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当地和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党政关切、社会关注、社会公众易参与、具有普遍性和工作基础等因素,从社会、群众的需求点上着手设计多种项目,通过丰富志愿服务的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愿。

一要在突出重点主题上下功夫。比如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我们积极研究推出一些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推动生态省的建设。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动员社区的低龄老人志愿者和高龄结对,推动这项工作的制度化。面对交通压力,推动规范文明交通行动专项行动等等。

二要在突出重大品牌上下功夫。“邻里守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邻里守望·情暖八闽”志愿服务活动,是省委文明办和省志愿者协会打造的品牌项目,面对基层、服务群众,接地气、得民心、受欢迎,各级各部门要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的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省委文明办将在若干重要领域,重点培育厦门城市义工、福建观鸟会、福州水之声合唱团、同人助残、晋江电力、三明歌舞团、厦大研究生支教团、寿宁南阳义务消防队、石狮阳光太太、海沧台胞义工等十支有影响的专业化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在突出重要活动上下功夫。2015年秋天,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福州举办,这是建国以来在我省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组织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会,已经成为我国各类大型活动的通行做法,志愿者也成为大型活动运行过程当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按照青运会组委会的相关要求,安全稳妥、保质保量地完成招募任务。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流程标准化、服务专业化、形象时尚化、活动品牌化”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广大社会公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迎青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成功举办青运会营造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省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

(五)以协同为要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生动局面。

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

一要强化领导,统筹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级文明委要加强统筹,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文明办要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各级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要结合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共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要示范引导,培育典型。志愿服务是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现实载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成果,我们要按照中央文明委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文明单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党、团员带头做志愿者制度。通过党、团员和文明单位志愿者示范带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要善于发现和培育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不断扩大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事业中来。

三要注重实效,强化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既要有声势、有力度,更要重实际、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步实施、分类管理、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需求着手,按照省文明委《实施意见》总体要求,既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又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做到哪些方面条件成熟,就推进哪方面的工作,用实效保障进度,用成效检验工作。同时,要注重总结提升,把好的做法上升为政策规章,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创造新鲜经验,形成福建特色。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采取适当方式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性基金会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李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