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福建春节民俗汇> 新闻 > 正文
腊月廿六泉州西街勤佛上炷香 祈个来年阖家平安
http://wmf.fjsen.com 2014-01-28 10:36  陈丽娟 田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勤佛 昨日凌晨,开元寺里满是前来勤佛的信众

阿婆说,每年腊月廿六都要来吃碗斋面

东南网1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田米 文/图)这些年,泉州变了很多,唯有老西街的勤佛,始终不变。

这里是泉南佛国,每月农历廿六,四面八方的香客涌来,开元寺里,人山人海。人们上香、跪拜,是为了祈求阖家平安,也是在不知不觉中,遵循先祖的记忆,来共同完成每月的这一民俗盛事。

正月廿六许下的愿望,到了腊月廿六,也该来还了。因此,每年最后一个勤佛日,是最为热闹的。开元寺里,香火旺盛,街边小摊前,生意兴隆。过年要吃的碗糕摆上了,古朴的头花戴上了,就连炸醋肉的大锅也架了起来。

孩子们在人群中奔跑、嬉戏,他们知道这家的冰糖葫芦最甜,那家的炸肉丸子最香,却不知道自己身边正上演着最古老的泉州民俗,而将来,自己长大后,也要将它再延续下去。

昨天是农历腊月廿六,西街比以往任何一天都早醒来。

前一天深夜11点,成百上千的信众便从各处赶来,守在开元寺,等待零点的钟声;街上的小贩,也行动起来,早点到,才能抢占个好位置;寺内的角落里,志愿者们也忙活起来,准备着第二天一早免费发放的斋面。

早早占个好摊位,整日生意才会旺

零时过后,寂静的老街突然喧闹了起来。

开元寺里人山人海,前来祈福的信众摩肩接踵。上炷香,求个万事顺意,再讨碗斋面,祈个来年平安,天气再冷,人们脸上、心里都是喜滋滋的。

自钟楼开始,街头叫卖声四起。沿街的店面把店里的东西都搬出来了;卖水仙花的摊贩,将花盆摆到醒目的位置,趁节前最后再加把劲,把剩余的都卖出去;更有小吃摊直接现场操作,香飘四里,把人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来自西门的李阿婆,卖的是碗糕、甜粿和菜粿,可以拜拜用,也可以现吃着玩。不到半个上午,就卖得差不多了,急急忙忙喊了媳妇再从家里取点过来,多聊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来自南安大霞美的林先生一家架起了两口大锅,自前晚11时起,就没再合眼。林先生负责下锅炸东西,爱人和岳母在前面叫卖,还有两个帮手切菜、搅拌。10多种炸物,买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好得实在忙不过来。一家子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饿了就拿起炸好的芋头吃一块。林先生说,他们几乎每月勤佛日都会过来摆摊,已有10年了。蛇年的最后一个勤佛日,生意太忙,才喊了岳母过来帮手。正在光顾的杨女士,就住在西街,嫌自己炸物拜拜麻烦,每次都到林先生这里买现成的。

过年还要祭祖、敬天公,漂亮的摆盘可少不了。林女士的摊位上,杯子、碟子、端盘,应有尽有,大红、烫金,喜庆得不得了。林女士忙着讨价还价,嗓子都快哑了。

来自城东的董阿婆卖的则是古朴的头花。摆摊10年,每一朵都是阿婆手工做的,精致小巧,最贵的也就5元。快过年了,结婚的人多,买些头花回去,分给来帮忙的亲朋好友,是泉州人的习惯。就是家里没人结婚,买朵戴在头上,也是很水(闽南语,漂亮)的。

这一天,成了孩子们的节日,一会儿叫着要吃糖葫芦,一会儿买杯饮料,倒是比大人还忙。

这里,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各种长枪短炮齐上阵,就连外国游客,都忍不住从街头拍到街尾。

一直到中午1点半,西街的热闹才渐渐散去。意犹未尽的人们,还要再等一个月,要想再见识这般热闹,可得再等上一年了。

勤佛日的西街集市,好不热闹

□说汝知影

正月廿六来许愿 腊月廿六来还愿

“勤”即闽南音“围绕”之意。每到农历廿六的勤佛日,即有善男信女,涌入开元寺中,由一名僧人带领,向佛行礼后,从大雄宝殿出去,绕行到东西双塔,再行至拜庭,沿拜庭石条绕行回大殿内诵经行礼。勤佛绕行时,僧人持木鱼边敲边诵经,信众跟随其后,诵唱“南无阿弥陀佛”。

勤佛结束后,开元寺僧会提供给参加勤佛者一顿早点,经常是素面汤或米粉汤这一类简单食品。而参加勤佛的善男信女,也经常捐献一些钱钞供佛寺“添油”,从经济上资助勤佛月月持续下去。

据称,民国时期,一大批泉州僧人赴东南亚弘法,在当地筹建寺庙,将募化来的钱大部分用于供养家乡的祖庭。转道老和尚有一次寄回来五十坡币,请开元寺用来施粥济众,就是在农历廿六。后来钱用完了,寺院却将每月二十六施粥的这一传统坚持了下来,发展到今天就成为了勤佛大会。

按照传统,正月廿六是来许愿的,而到了腊月廿六,外出的人们大都回来了,所以都会来开元寺还愿,因此每年的这天人最多。西街周边的集市,也由此自然形成。“文革”期间,集市曾中断过10多年,后来便恢复了。

点对香烛,求个安康

□帮您探听

勤佛该准备什么 集市上应有尽有

外来游客想入乡随俗,到开元寺勤佛,需要准备些什么?不用愁,每月农历廿六,西街的集市上,各种东西都有。常来勤佛的街坊们介绍,香和金纸是不可少的。您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带上一些要“敬”的东西,可以是一束鲜花,或是一些水果,也可以是各种炸物、素面等等。

金纸、香烛等和平时售价差不多,一叠大约10多元,也有叠好的金元宝形状,价格一样。炸物价格,则在每斤11~13元左右。

到庙里拜完平安,还可以到集市逛逛。这里各种小东西都有,吃的穿的随你淘,基本上每个小摊都可以讨价还价,东西本来就卖得不贵,可还的空间不多,但体验一把市井生活,也挺有味道的。

家住在西街的郑阿婆说,这里有几摊是专门卖老人家衣服的,她特别喜欢。商场里的衣服太贵,心疼子女挣钱,舍不得买,她和老姐们到西郊逛了一圈没看到合适的。没想到在自家门口找到了,花色多,又不贵,挺好。

相关报道>>>

勤佛 吃斋面 求平安

马年春节前最后一个勤佛日 泉州开元寺迎来数万名信众

□早报记者 傅恒 戴晓晖 林加华 实习生 马路雨 文/图

昨日是农历十二月廿六日,也是马年春节到来之前的最后一个勤佛日,数以万计的信众们涌进开元寺内勤佛,吃一碗免费的斋面,添一把香油,祈求平安,寓意吉祥。

每个月农历廿六日,是泉州开元寺的勤佛日,“勤”即闽南语“围绕”之意。前晚11时,开元寺的大门一打开,在外等候的信众就开始进入寺内,准备上香敬佛祈求平安;到了昨日0时,信众陆续多了起来,开元寺内人山人海;到昨日上午,西街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开元寺内人头攒动,上至9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信众也加入到敬佛队伍。信众们都拿着鲜艳的手提袋,里面装满供佛的香烛、鲜花和水果,在大殿前供上鲜花和水果,燃一炷香,许下心愿。

“我每个月都会过来这边勤佛,为家里人祈福,今年我孙子即将高考,希望佛祖能保佑他考个好成绩吧。”正在上香的陈阿婆告诉记者。

不少游客也加入勤佛队伍中。“听说今天是开元寺的勤佛日,就过来拜拜,为家人祈求平安吧!”来自福州的游客张先生说道。

91岁的黄阿婆一个人过来勤佛,“我家就住在西街,退休后开始到开元寺拜佛,平时没事也会去寺里帮帮忙,闲着也是闲着”。

勤佛完毕,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吃斋面。现场一位派面的师傅告诉记者,派斋面的历史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发生大饥荒,大家吃不饱穿不暖,有好心的施主来寺里派粥,后来慢慢演变为现在的派面。

“每个月的农历廿六日都会派斋面,任何人都能吃,”这位师傅指着旁边一箩筐一箩筐的面说,“吃斋面主要就是消灾纳福,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根据统计,每月的农历廿六日,平均有3万多人涌进开元寺勤佛,送出3万多碗斋面,消耗面粉1500多公斤。光是帮忙煮面、洗碗、打扫卫生的义工就有上百人,是闽南地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定期佛事活动。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