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50多万,对于一个竭尽全力为妻子治病,业已家徒四壁的教书匠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起初,有人劝他说:"债务与你无关,可以不管。如果你承担下来,苦一辈子也还不了。"再加上心里的害怕,使他犹豫再三,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为什么能毅然决然地承担下妻子的所有债务呢?笔者从张老师的一席话中找到了答案。他说:"人生最大的债务,不是钱而是情。我不能让病重的妻子再受任何的伤害。再说,我是个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教育学生,而且还要用自己'人格力量'启迪学生,感召学生,怎么可以置妻子的债务于不顾呢?"显然,"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张老师,且有"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因此他为亡妻走上了漫漫的还债之路,是必然的。
张老师"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妻子的药费报销和债务的结算上也可略见一斑。在妻子发病到去世的十几个月里,他仅仅在福州协和医院回来后,向妻子的工作单位(福安工行)报销过一次5万多的药费。当时,协和医院向他建议,把病人转到闽东医院继续治疗。这样药费可以报销,当然很好,可张老师却把妻子带回老家。在家养病的几个月里,再也没有向单位报销过药费,也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另外,在债务的数额上,他没有打折扣。甚至,连他接手前的利息也不扣除。张老师就是这么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世上的悲剧往往和金钱有关系。有些人不相信张老师有还款能力,在他妻子走的那年,孩子的钢琴、他备课用的电脑、录像机等值钱的东西全被搬走了。他害怕不良影响,和孩子被迫搬出了学校的宿舍。张老师还不时被拦在菜市场,或大街上,或马路边,人格受到无情的亵渎。时间可以说明一切。一年以后,张老师兑现了"每年多少会还一点"的承诺,且态度诚恳,虽然债权人有诸多不满,但经过他的努力,慢慢地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同情。16年来,还款金额随着工资的上涨而不断增加,从不失信,使债权人高兴得交口称赞。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9-23如何诠释“好人有好报”
- 2013-09-23“道德沃土”催生“好人标杆”
- 2013-09-23好人频出源于主流价值观高度统一
- 2013-09-23让“好人”持续“好”下去更有意义
- 2013-09-18好人现象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