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义工筑起爱的长城 思明好人层出不穷
http://wmf.fjsen.com  2013-07-24 10:15:19  来源:东南网
    

福建日报讯(记者 林世雄 邓婕)日前,郑炯扬和陈进益荣获福建省助人为乐好人称号,张幼真荣登“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思明好人”。

文明之花培植于沃土。厦门市思明区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培育好人文化,形成特有的人文品牌。近年来,该区共有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4人荣登“福建好人榜”、15人荣登“厦门好人榜”。

城市义工,沿袭“雷锋”精神

2011年,郑炯扬从厦门二中退休后开始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于是,他积极报名参加了思明区城市义工。“有了这个平台,我的志愿服务范围就会更广,也能集合更多力量一起帮助老人。”郑炯扬说。

一次,郑炯扬在与社区交流中得知,居住在内厝沃的残疾人侯敬利因妻子手骨折,无人帮他注射胰岛素。于是,郑炯扬连续三个多月风雨无阻地去帮侯敬利注射了200多次胰岛素。

在城市义工牵手老人活动中,郑炯扬时常自掏腰包,给老人送上肉松、饼干、年糕等物品;他经常与困难老人、空巢老人拉家常,收集老人需求,及时向社区反馈,并与其他义工协商帮助老人的办法。截至目前,郑炯扬已先后服务老人达200多人次。

“我要沿袭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去帮助更多的人。”郑炯扬笑着说。

时间是尺,人心是秤。思明区不断加强帮扶平台建设让好人有所为。2012年6月2日,思明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城市义工队伍,固定每周六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行动。一年过去,“城市义工志愿行动” 已成功举办60余场,参与活动达3000余人次,涌现出“全能志愿者”王忠武、优秀义工沈雅玲等义工杰出代表,在社会各界产生较大影响,成为思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精神富有,才是真的快乐

11年时间,台商陈进益共资助贫困孩子50个,发放助学善款20万余元。然而,陈进益的生活却是一首现代版的“陋室铭”——木头桌子,超过十年的沙发、老旧的风扇……

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陈进益十年如一日的帮扶?陈进益回答:别人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2002年陈进益来厦门投资,在翻阅报纸时看到困难群众的呼声,于是,他坐不住了,找到街道开始对贫困孩子们进行帮扶,5个、10个、20个……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帮扶,陈进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可他依然坚持供学,甚至承担起个别孩子的医疗费。

学好人,帮好人,做好人。榜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陈进益的影响下,他的妻子、朋友、员工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为贫困儿童买电脑、风扇、课桌和励志书籍等。面对外界的赞扬,陈进益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并不是腰缠万贯才叫幸福,帮助别人,做一名精神的富有者才是真的快乐!”

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陈进益认为,自己能够这样全身心地帮扶贫困孩子,与思明区文明氛围浓厚是分不开的——思明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严格维护见义勇为好人的合法权益,让思明的正义之风浩荡。

有一种爱,亲疏无别

62岁的张幼真是思明区嘉莲街道莲兴社区的流动支部书记,这位早已退休的好人,放弃了舒适的晚年生活来到社区帮忙,一干就是十年。

“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能退休,老年人发挥余热作用不能退休!”抱着这样的信念,张幼真俯首甘为社区孺子牛——为了挽救一名癌症党员的生命,张幼真在社区发起募捐,筹集了近万元的捐款;为了让有网瘾的孩子早日脱瘾,张幼真在患高血压的情况下,坚持与孩子讲道理,最终成功说服;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张幼真“三顾茅庐”,请来文艺特长人员为退休老人当老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交谊舞、健身操、秧歌等多支文艺队伍。

“有困难,找‘爱心妈妈’就对了。”社区一名党员说,“张妈妈用一件件、一桩桩烦琐细致却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包围中。”

这样以“爱心”命名的好人、好事在思明区还有很多。早在2004年5月,思明区就在全国首创“爱心超市”,截至目前,共有1200多个困难家庭持续得到帮助,受益人数达69.58万人次。不仅如此,“爱心超市”还延伸出很多爱心品牌,如“爱心课堂”、“爱心餐桌服务点”、“爱心小屋”等。


责任编辑:邹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