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百名义工牵手梧村小学的外来子弟,拉开了“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的序幕。走过一年零二十九天,志愿活动持续开展了58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义工渐渐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上周六,思明城市义工举行周年回眸成果展系列活动,10支义工队伍在活动现场“招兵买马”,迎来120多位新成员。“回眸”之后是“远眺”,这支队伍将把爱心足迹延伸到更多地方,带动更多市民一起用义工精神温暖这座城市。
【义工故事】
被老人认作“孙女” 12岁义工收获开朗自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原来,去年王忠武带着12岁的女儿灵静一起走进托老院做义工,认识了82岁的侯爷爷,他曾是大学教授,亲人都在外地,一看到灵静就眉开眼笑,想把她认作孙女。接下来,这对因为义工活动而结识的“祖孙”开始频繁通信。
“我在写小说,不准和我爸妈说。”灵静俏皮可爱,信中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侯爷爷不仅为她保密,还建议说:“你年纪还小,写小说不容易,可以先从微小说开始写。”灵静和同学吵架很郁闷,也写信告诉老人,还说自己眼角有痣,所以爱哭。老人不仅关注灵静的书信内容,还拿起红笔一字一句地修改书信中的语病和错字,帮助灵静进步。
王忠武笑着说:“女儿不愿意跟我们讲的事,会去跟侯爷爷说。有一次她考试考砸了,回家也没提,还是在侯爷爷的开导下才和我们说。” 侯爷爷手抖得厉害,还在信的末尾给灵静致歉“对不起,字太潦草了”。这样来往的书信近20封,虽然书信最终因为侯爷爷写字困难而中断,但是一老一小还是会电话联系。王忠武说:“在与侯爷爷的交往中,我女儿变得开朗自信了,这是我和我的家人最大的收获。”
作为会长,王忠武与记者谈起了未来发展的打算:“接下来,我们会在更多社区建立爱心服务点,与企业合作,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自己建立起志愿服务队,比如像生产卫生用品的柯佳公司,他们与妇联互动,为老人提供纸尿布,也把自己的产品拿出来义卖,支持公益,这个模式可以推广,这次又成立10支专门化义工小分队,我们要从每周末的志愿活动延伸开来,带动更多人、更加常态化地进行服务。”
传好爱心接力棒“95后”义工发动学弟学妹
在轮渡码头公交站,65岁义工蓝永生的文明引导、旅游咨询已经成为一面旗帜,因为经常超时服务差点被义工协会“劝退”,他的“铁人精神”感召了一批年轻学子。
工商旅游学校汽修班一年级学生李文辉和何斌偶然经过轮渡,看到蓝永生正热情地为各地游客答疑解惑,于是主动上前问询,希望加入文明引导的队伍。就这样,蓝永生领着这群“95后”熟悉厦门交通路线图,最终目标是变成一张张“活地图”,能马上张口回答游客们的问路。
有一次,李文辉和何斌看到一位老大爷在车站站了20多分钟一直没有上车,一问才知道老大爷眼睛花了,腿脚不便,所以哪路车来了根本看不清楚,等看清了要追早就迟了。于是,他们搀扶着老大爷坐下,陪着等车,车来了,两个人又一起把人扶上公交车。
工商旅游学校在厦门北站附近,每逢周六上午他们都起个大早,坐第一班950公交车来轮渡做义工。8个月下来,学生义工从原来的1个班扩展到5个班,其中十几个学生与蓝永生形成“铁关系”,每周活动都不落下。
蓝永生说:“这群工商旅游学校的孩子已经在考虑薪火相传的问题了,准备今年开学发动学弟学妹加入服务队。轮渡这个点已经成熟了,我觉得可以交给几个学生来负责,而我自己想转战到鼓浪屿上开展免费旅游咨询服务。”
我的肩膀借你靠女义工心理辅导有专长
思明城市义工里也不乏专业化的志愿者,他们发挥自己所长,扩大了义工服务的范围。杨冬梅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擅长心理咨询,她成为心理辅导志愿者,走进医院,为病人和家属带去信心与力量。
病房里,看到一对夫妻正在守护受伤的女儿,家长的心情很哀痛却强忍着不知如何释放,杨冬梅就拍拍自己的肩膀说:“我的肩膀可以借你们靠一靠,爸爸也没关系,或者我们也可以握握手。”当夫妻俩伸出手时,杨冬梅说,她能感受到对方双手的颤抖,于是她紧紧地握住,送上鼓励与祝福。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志愿者,小到社区的家庭琐事,大到汶川地震的伤员康复,杨冬梅都积极参与,发挥专业优势,她说:“我喜欢思明城市义工这个集体,在这里我们义工找到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