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从增强活力入手,持续抓好文明创建“细胞”工程。
坚持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深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文明县城创建内涵,增强创建工作活力。一是深化基层创建。深化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以及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时修订印发《文明单位(学校、村镇、社区)考评细则》,出台《武平县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动态管理办法》,对全县各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逐一进行规范化创建指导;创新开展了打造“五个武平”、“创建文明县城十大工程”、“环梁野山生态文明长廊”、“八城联创”创建活动、“读书月”活动、街区庭院绿化、梁野文化广场活动、文明单位为未成年人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持续抓好新一届文明单位(学校、村镇、社区)申报、考评、推荐等相关工作。全县现有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学校、村镇、社区)24个,市级文明单位(学校、村镇、社区)67个,县级文明单位(学校、村镇、社区)190个,较好地发挥了文明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推进乡风文明。以“文明乡镇竞赛活动”为纽带,深入开展“十在农家”活动,大力推行“文明示范五榜”工作,提高农民素质,改善村镇环境,普及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活跃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经常性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落实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和措施,健全城乡共建机制,动员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开展城乡和谐共建,取得明显成效。文明社区创建逐步推进,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社区医疗、法律援助、娱乐休闲、图书阅览、家电维修、送餐上门等服务项目,受到居民欢迎;“七进社区”活动有效开展,形成了崇尚科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巾帼文化中心户”、“五好文明家庭”、“洁我家园、共创文明”、“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完善阵地建设。以山海协作为契机,高标准抓好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十方镇、湘店乡、象洞乡、东留乡等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心,为丰富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场所。分配使用好“绿色电脑”,把350台“绿色电脑”分配给乡镇(社区)文化站、中小学校,为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提供公益性网络平台。继续培育农村文化大户、科技大户、民间业余剧团、农民演出队、农民读书社、祠堂文化,加强农村文化教育阵地建设,努力做到“十个一”:村村有一个阅览室,一个科技文化室,一个宣传栏,一个广播站,一个体育健身场,一个演出队,一个书画室,一个老人棋牌室,一个村史展览荣誉室,一批利用祠堂、宗庙、学校改造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大户,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条件。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