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提升形象入手,持续抓好文明创建“环境”工程。
坚持向环境要形象,向环境要文明,持续优化政务、法治和市场环境,着力提升城乡文明的建设水平。一是持续优化政务环境。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挥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带头作用,通过开辟宣传专栏和领导干部论坛、印发宣传材料、邀请专家授课、组建理论宣讲团、开展理论调研交流、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等办法,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掌握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通晓现代经济、科学、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注重政务的制度化、规范化运作,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坚持集体决策,并积极实行咨询专家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监督制度、决策责任制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确保科学民主决策。在城区商业繁华地段建成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的市民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内设“六个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资产营运中心、廉政教育中心、市民阅览中心;实现集中式审批、一站式许可、一厅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投资商和广大市民提供超市般便民、亲民、惠民的政府服务平台。严格落实“问效、问责、问廉”制度,在全省首创成立项目监督协调中心,设立项目“110”电话,受理投诉和查处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实行重点项目推进报告、问题优先协调、跟踪督办等推进机制,建立重点项目推进评估考核、项目服务效能考评、责任追究等保障机制;深入开展项目服务评比、“三进三问三服务”、“进百家企业、解企业难题”等主题活动,促进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执政为民,形成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二是持续优化法治环境。认真组织实施“五五”、“六五”普法规划,采取文艺演出、图片展览、踩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法制宣传中心”、“村民说事说法室”等渠道,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针对性,全面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持续推进“平安武平”建设,构建了县维稳中心,成立县应急指挥部、重大安全事故处置机构以及交通事故、刑事和解、简易民事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委会等,制定了维稳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信访工作六项长效机制等一系列维稳畅通机制。完善“110”、“119”、“120”三台合一制度,建设完善街面治安监控系统,加大重特大案件侦破攻坚力度,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禁毒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禁毒工作大家谈”等活动。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等各项工作。在市对县综治责任考评中名列前茅,被省公安厅评为“打黑除恶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县”, 2011年3月顺利通过“省平安先行县”考评验收。三是持续优化市场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抓好为民办实事活动,千方百计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切实做到承诺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以政府诚信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组织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守法经营、诚信纳税”等活动,培育了大量“诚信单位”。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和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和违法招投标等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重抓“窗口”行业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窗口行业、执法单位参与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覆盖率达100%,窗口行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