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讯 (记者 徐嵘 卢超颖)许多人说,雷锋都是“三月来四月走”,但厦门思明区开展的“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却让雷锋留在了身边。迄今为止,思明区已成功举办不同主题的“城市义工志愿行动”28场,征集社会义工已有700余人,参与活动达1300余人次。“周六做义工去”逐渐成为许多厦门市民每周的习惯和期盼。
是怎样的力量和纽带唤起人们的爱心,并将社会各个阶层的爱心人士凝聚到了一起?为此,文明风网和东南网厦门频道联合采访了该活动主办方之一——厦门市思明区委文明办的主任王一青,请她与广大网友一起分享“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的成功经验和感悟,为我们解开心中的疑团。
【记者】:王主任,当我们听到这个活动名称时,就会首先被其中的“感恩生活”这四个温馨的字眼吸引。当初在为活动取名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入这四个字,它体现了活动怎样的初衷?它与志愿服务理念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王一青】:志愿服务理念提倡“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奉献他人,其中的快乐不言而喻;提升自己,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我的成长,那又是快乐的另一重含义。这种理念传递出来的是“我参与,我快乐”的信息。而感恩生活,则是在平淡生活中追求快乐的又一种途径。奉献他人,用自己的付出去帮助他人,正是源于对生活的感恩,所以要尽一己之力回报社会。而通过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关怀,帮扶,看人生百态,察人间冷暖,这样的感恩情怀又会更加深刻,会更加用心感悟生活,这又是一种自我成长。我曾经在养老院里遇到一名103岁的老人,她非常豁达地看待在养老院里度晚年,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不少义工感触良多。百岁老人尚且这么笑看人生,我们怎么能遇到点困难就怨天尤人?感恩生活,知足常乐!
【记者】:王主任,您认为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它的最大吸引力在哪里?或者说如何去构建一种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
【王一青】许多网民把“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戏称为“中国式志愿服务”,认为它是运动式,组织化,被志愿的。而我们的“城市义工”活动之所以被认可,就在于它通过活动的开展在逐渐培育、传播这样一种志愿服务文化¬——“做义工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你就有机会通过帮助别人收获快乐,有机会通过义工间的情感交流获得快乐,有机会通过义工培训提升技能获得快乐,还有机会通过接触不同人群体验人生百态,感恩生活获得快乐。正是在这种志愿服务文化的引领下,有些朋友把“做义工当成娱乐”,有些朋友把做义工当成家庭之间联谊的方式,还有些年轻的朋友喊出了“当义工,做最好的‘90’后”这样的口号。
【记者】 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基于道德和良知的不图回报的精神,一种自觉自愿奉献社会的精神。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可喜的自主运作的工作格局。为此,你们都采取了哪些努力来引导?
【王一青】要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很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很注重义工的自我成长,通过定期召开义工分享会,开辟网站、qq群,搭建义工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的平台。面向社会招募担当活动策划、联络和综合协调的义工,由义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自行申报,让义工在服务受助对象的同时又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义工管理上,我们对义工进行个人特长分类,形成更完善的义工信息数据库和义工服务项目库,并考虑实行义工预约服务制,同时根据义工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开展星级义工评选。
本月底我们马上要成立思明城市义工协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理事等都由我们的骨干义工担任。这些骨干今后将成为每个片区(我们将根据义工的居住地分成若干片区)小分队的负责人,按照就近原则,组织住在同一片区的义工为本片区内有困难的居民服务。我们也将协调所在街道和社区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相应的便利和保障。
【记者】: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一直是中华儿女所奉行的传统美德。我们知道,台湾的义工团体十分活跃,形成较为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而厦门是对台交流交往的前沿。王主任,据您观察,台湾地区在开展志愿服务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王一青】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可以借鉴。在服务平台的开辟上。台湾地区的义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零散地或有组织地到公园捡垃圾、扫落叶,到医院陪老人聊天、陪小朋友玩游戏,到非营利组织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参与义工团体与地方中小学、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的主题性义工帮扶行动等等。许多机构每年都会提供一些这样的义工机会。而在大陆,虽然也设立了志愿服务队伍,但开展的项目有限,且通常以组织上召集的形式进行,个人能自主选择的志愿服务机会不多。
在奖励政策的推行上。台湾地区的《志愿服务法》明确规定,“志愿服务表现优良者,应给予奖励,并得列入升学、就业之部分成绩。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绩效优良并经认证之志工,得优先服相关兵役替代役。”同时在台湾地区,规定必须参加义工活动的学校也在逐年增多,不参加义工活动的台湾中学生将难以毕业。而大陆对志愿者的奖励政策对志愿者的激励作用比较有限。
在组织运作的建设上。台湾的义工组织运作基本上是以小组为主的模式进行。每小组有10-12人,在平时活动中因地制宜,依托社区开展救助帮扶。而大陆的志愿者通常欠缺活动自主性,依赖组织安排,所以一般只在组织有动员的几天内忙碌一阵,而冷清一年。
【记者】:最后,能否请王主任谈一谈,今后在创新活动运作模式方面还将有哪些新探索?
【王一青】今后,我们将立足成立后的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推进“四有”管理。服务有平台。在各种公共场所(如公园,医院)开辟更多的义工服务点,为公众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志愿服务机会,吸引更多的公众投入志愿活动中。评选有依据。制定《思明城市义工奖励规定》,根据义工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开展星级义工评选。鼓励中小学开设义工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志愿服务理念。社区有组织。实行分组活动制,将城市义工根据居住地就近分派到各个片区,以片区为单位组建活动小组,为所居住的片区提供志愿服务,为形成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奠定基础。团队有认同。积极开展联谊性、教育训练类的活动,促进义工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增进义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打造一支成长型的团队。
结束语:
采访完王一清主任,并通过亲身体验多项活动,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人性化的运作模式。“感恩生活,爱心思明”、“城市义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参与城市义工,做最好的‘90后’!”、“城市义工,我参与我快乐!”等活动口号贴近生活,诠释出现代人对于人生的感悟。
而无论是在服务项目方案的设计上,还是在整个参与过程,活动都十分注重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团队建设,注重志愿者的自我成长,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参与活动策划、担任活动协调员、召开分享会等方式,让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进而唤起志愿者的自豪感、荣誉感,逐步形成了活动政府引导,志愿者自主运作的良性格局。
人性化的运作模式,是“感恩生活 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得以保持长久活力和魅力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