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优化社会道德风尚。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平均数为156.72%,荣获省红十字会“无偿献血促进奖”。广泛开展慈善助学、“送温暖、献爱心”和“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2008年来,资助75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多万元。发起“一元钱爱心工程”,在银行、超市、饭店、青年文明号窗口单位等公共场所,设立73个爱心捐款箱,收到捐款2万多元,资助2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完成学业。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和“慈善一日捐”捐款活动,为受灾群众和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积极奉献爱心,特别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灾区捐款550多万元,并伸出救援之手,县防疫站派出两名干部到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长泰漂流公司党支部与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结成对子,接收10名学生到县三中就读,负责他们学习生活费用至初中毕业,长泰经济开发区及时把1300多个用工岗位送到德阳灾区,以提供就业岗位形式为灾区重建出力,并为他们提供免费住宿、伙食补贴、岗前培训等帮助,互助、友爱、慈善蔚然成风。
规范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志愿服务理念,组织全县志愿者撰写心得体会,展示志愿者风采,激励全社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2009年2月,成立志愿服务协调小组,出台了《长泰县社会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组建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162支,志愿者队伍人数达12600多人。2010年5月,建立6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形成了镇志愿服务领导小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小组和志愿者“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行“镇党委政府领导、居委会指导协调、志愿者自我管理”的运作模式。2011年3月,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志愿者协会及基金会,志愿者基金规模近20万元。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了关爱青少年、文明交通、低碳环保、群众文化、敬老爱老、关爱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卫生整治、公共秩序维护、创城宣传及各种便民利民和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集中组织全县108名党员志愿者义务献血,献出血量33800cc;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携手全县14个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100多人,与结对村(挂钩村)妇代会开展一岗一村结对帮扶,以治理家庭“六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垛、粪土乱堆、禽畜乱跑、衣物乱晒)为突破口,发挥巾帼主力军作用,共创优美村庄、优美家园,2009年,县妇联被全国妇联评为先进集体;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疾病知识宣传、救护培训、专项募捐等活动,涌现了我县第一例遗体捐献。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干部群众参加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三年来,先后有蔡连凤、梁蓉荣登“中国好人榜”,蔡连凤被评为漳州市首届道德模范,徐清华、陈国海分别被评为2008年度、2009年度感动漳州人物,表彰了首届县级道德模范和一批十佳好人,并把他们的事迹制作成专题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电视台播出。在社区、企业、机关、学校、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报告、座谈会等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用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市民崇尚美德。努力探索关心扶持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鼓励全社会关心他们的生活,形成“好人有好报”的良好社会氛围。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