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积极开展民族优秀文化教育,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在春节元宵期间,举办“龙艺贺岁”、焰火晚会、闽台文艺晚会、各种游园活动等,为全县人民献上“民族音乐、全民健身、传统民俗、旅游文化”等文化精品;清明节,组织开展祭扫“先贤先烈”、“缅怀先烈、爱我中华”、“文明祭扫”活动;端午节,举办龙舟赛、儒家汉学传统经典文化表演;国庆、中秋节,在全县广泛开展红歌汇唱、企业文化活动月、社区文化节等文体活动;重阳节,评选表彰“好老人”、“孝子”,走访慰问百岁老人、贫困老人,举办老年人文体赛事、教育工作者金婚庆典等,结合节庆活动,既让群众享受到了一场场文化盛宴,又使人们在节日活动中认知中华传统、继承华夏文明、弘扬传统美德。
3、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按照国家办学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布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8年以来,我县制定并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制项目建设规划,县、乡(镇)两级政府投入资金2620万元,新建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学生宿舍、食堂13栋,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入资金7672万元,对32所中小学校的危房进行拆除重建,重建校舍32栋,新建校舍面积7.0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开工率居全市第一位。落实教学常规,购置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器材,添置实验仪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画报图书等设备,开足开齐课程,全县已有17所小学通过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占全县小学校数43%。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考本科上线率万人比继续位居全市前列,被漳州市评为高考先进单位和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称号。认真推行教育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制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制度,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校园”活动,教育收费、教师从教行为、考风考纪和评优评先等方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实行外来工子女全部就近就学,同等享受 “两免一补”政策,坚决制止乱收费,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通过家长会、家访、校访,创办《家园桥》刊物,开通“家长热线”等,密切家校关系。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定期举办学校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扎实搞好“平安校园” 建设,狠抓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学生游泳、交通、防火、防震和饮食卫生等安全措施,建立健全校园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的预警机制,综合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