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秋:接过雷锋的枪 2012-05-16 15:55 王华秋 来源:宁德市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
雷锋是我们两代人的学习榜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他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我们怎么学呢;从哪儿学起呢? 我们老一代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了同学们:雷锋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他是和我们、你们一样活生生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有远大理想、有坚定信念的普通一兵。雷锋是我们当代青年中的一员,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毛主席给雷锋题词四十九周年之际,我相信,正在走向人生的年轻一代和我们老一代一样都会永远接过雷锋的枪,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
一、学雷锋— 一路成长
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前,1963年冬天,我正在部队带着一支小分队在闽东福鼎、霞浦海岛前沿和周宁、寿宁高山哨所。当时全军学唱的一首歌至今记忆犹新,歌名就叫《接过雷锋的枪》——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学习他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学习他为祖国献出青春。为了共产主义终身革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谦虚谨慎,永远上进。做一个毛主席的好学生!
有一句名言:“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对于我们来说,“雷锋”就是当代崇高精神的代词。
我从14岁参军到今年六十五年了,生命的六分之五是在革命队伍中、在党的哺育下成长和度过的。参军前,我只读了几个月高中,在革命队伍里,党先后培养我读了师大中文系、军事体育学院和人民日报新闻学院三所高等院校,使我掌握了更多为人民服务的本钱;更教会了我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人。
二、学雷锋— 老有所为
作为半个世纪以前入党的老共产党员,作为在革命队伍里度过了四分之三生命历程的老兵,党和人民对我们离退休同志特别像我这样的“空巢老人”关怀备至,为我们设置了温馨的家——老干部局和老年大学、老年体育协会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学习活动场所,让我们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学。我想:如果我们老同志每天都是只“买买菜、看看报、打打麻将、睡睡觉”而丢掉了“老有所为”的“为”字,扪心自问,对得起谁呢!我们入党时,都曾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终生的誓言,雷锋这样做了,直到献出年轻的生命;我们同样是共产党员,当然也应该这样做。所以我们绝大部分离退休老同志都投入了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因而我们都把剩余的全部精力投入了关心下一代和志愿者的事业。
从我还是少先队员的年龄就入伍当了解放军战士,多少年来我一直向往着“红领巾”。1954年被聘为第一批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六十年来先后担任了市直和闽东各区、市、县、乡镇二十多所大中小学的志愿辅导员;近几年又担任了宁德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经常应各县、各校邀请自费参加志愿者代表大会并带领新志愿者宣誓。在团市委领导下,我和几位年纪更长的老同志许锋、常博厚、宋云飞、陈燕如、孙式康、李秀云、汪祖宁、廖顺喜、竺培校、黄文钦、丁茂之、陈丽珠、赵英明、林美华、丁爱蓉等成立了中国志愿者“晚晴”关心下一代服务队。十多年来,在市关工委支持下,我们组织了”歌咏报告团”,坚持多年如一日进校园、讲传统、教红歌、见缝插针地带领大中专学生进行公益活动,修补各风景区的名人的诗文手迹。
我在文工团学过多种文艺表演形式,在体工队和体校多年,喜爱文学写作,便发挥专长常年为青少年免费开设音乐、体育、文学、社交口才等讲座,十多年来,仅口琴就免费培训了近千人。
三、学雷锋——助人为乐
三十五年来,从少体校到请我讲课的大、中专院校,经常遇到学习刻苦但因家庭贫寒而缺课、旷课去打工甚至中途辍学的孩子,他们当中有孤儿、弃儿、留守儿童、单亲无人教养和家庭贫寒的学生。对这些孩子,1976年我母亲何文瑛在世时就叫我接到家里抚养,一来减轻社会负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幼小心灵懂得人间不是冷酷的,自己不是孤单的,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党和人民的关怀,都有亲情的温暖和爱。多年来,我记住党和母亲的教导,只要有可能就接他们来家里供应衣食,代交学费、买需要的学习用具,先后资助了七百多名学生。我的三间房子腾出大、中两间给这些孩子住,自己只住一小间。我平时不让孩子们做家务,一切自己动手。省电视台记者来采访了几天,走时笑着说:孩子不应当叫你“阿爸”应当叫“妈妈”,看你,每天早晨催促起床、晚上检查睡觉,早晚是“两袋垃圾、三桶水、十扇窗户、五扇门”。说一个笑话:去年父亲节我收到了42封短信,母亲节却收到了80封。
去年,已毕业多年的孩子在网上建立了《阿爸之家》QQ群,我在网上对先后离开家升学就业的孩子们写了两条禁令,明确规定了”“两不提,四不准”。
“两不提”就是:离开家回去以后,一不提感恩——感恩只能感党的恩;二不提回报——走上社会只应当向人民回报。
“四不准”就是:将来回来看我,一不准带钱来;二不准带衣服来;三不准带烟酒来;四不准带补品来。
多年来,住在家里的孩子们都很懂事。很多孩子为了减轻我的负担,除了寒暑假打工之外,每天下午一放学就去打临时工,自己积累学费和零用钱,夜里11点左右下班。每天深夜,我都要在家准备好夜宵等候他们归来。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任务是“三成——一要健康茁壮地成长;二要有远大理想,信念坚定地成人;三要品质崇高,知识丰富地成才。平时有空教他们背诗词,讲各科知识,更多是讲闽东革命先烈蔡威、马立峰、凌福顺、叶寿藩等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事迹,接好老一代革命的班。老同志们笑着说:“华秋家就是青春驿站,我们到这也变得年轻了。”很多老同志和住在我家中的孩子们熟如亲人。他们送了一幅对联,写的是:
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亲情友情两代情,情情动人!
四、学雷锋——融入生活
雷锋是我们两代人的学习榜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他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我们怎么学呢;从哪儿学起呢?
我们老一代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了同学们:雷锋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他是和我们、你们一样活生生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有远大理想、有坚定信念的普通一兵。
生活中,雷锋有五个爱:
一爱读书——走到哪儿,随身挎包里都带着当时青少年最爱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名著。
二爱宣讲——随时随地宣讲党的号召,一次去溜冰场看到征兵宣传,便当众宣讲了“当兵为什么光荣”和征兵的有关政策。
三爱时尚——雷锋博物馆里有两张照片:一是他从湖南去鞍钢招工路过武汉长江大桥,非常兴奋,马上挎着花篮在桥上留的一张影;二是他路过北京天安门前,看见一辆当时还很少见的摩托车,他立刻骑上去英姿飒爽地留了一张影。
四爱写作——他爱好文学,留下了九首诗歌、两篇小说、五篇散文。他曾写过一首诗《南来燕子》:“这南来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巴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和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副屏障。”
五爱音乐——1958年他18岁离家乡去鞍钢招工时,挎包里除了书就只有一把幸福牌口琴,工余时间经常能听到他的琴声、歌声。
从这五个爱可以看到雷锋是个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热血青年,雷锋是我们当代青年中的一员,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毛主席给雷锋题词四十九周年之际,我相信,正在走向人生的年轻一代和我们老一代一样都会永远接过雷锋的枪,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请大家记住一句传世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心里崇高的信仰。”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句诗,献给已离开我们50年的雷锋吧——
“雷锋同志,把你手里的红旗交给我,我会像你一样把它高高举起,让她永远照耀神州大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