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棣健:用行动改变生活
http://wmf.fjsen.com  2010-11-09 11:27:24  来源:文明风
    

郑棣健个人简介

2005年龙王台风带来的洪灾冲击她的心灵,她自掏资金发起创立了福建首家省级民间环保公益社团组织——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她就是福建联通高级职员兼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

五年来,她努力倡导“民主、奉献、坚韧、和谐”的社团文化,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53人,发展到现今的2300多人。她以行动证明价值,围绕“环境意识教育”、“保护水资源”、“垃圾分类减排”、“节能低碳生活”等系列项目,组织开展了300多场用志愿者行动改变环境的活动,包括连续四年追踪水足迹、对水污染问题形成报告反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千人百队保护母亲河;连续四年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行动,择点在社区、校园、机关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开展建造志愿者碳汇林与“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活动,并通过“绿色营”、“表彰省高校优秀环保社团、优秀环保志愿者”等活动激励青年学子奉献环保。环保志愿者用行动改变环境的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协会先后荣获“福建环保世纪行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她本人于2010年荣获 “首届福建十大绿色人物”。

她说,能为社会公众做些什么,能帮助市民(包括你我)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是我们志愿者最大的快乐!

用行动改变生活

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国企干部,一名普普通通的环保志愿者,在她的感召下,一群职场志愿者以对地球、对祖国母亲的爱,自发的组织起来,于2006年成立了由民政厅批准的福建首家环保公益社团组织--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在她的带领、组织、协调下,各行各业志愿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植树减碳、清洁家园、水资源保护、环境宣教等活动,用行动承担历史的、社会的责任。她就是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高级职员兼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

她作为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领军人之一,面对环境保护及协会成立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勇于担当解决--协会没有注册资金,她自掏腰包予以解决;没有办公地点,她将自家的单元房进行装修,无偿提供给协会使用;没有活动经费,发动志愿者捐资筹款,共度难关。在协会里,她既是服务员、协调员,又是指导员,努力为广大志愿者提供宽松和谐的志愿服务环境与增长才华的舞台,她身先士卒,与同伴一道建章立制,完成了协会理事、监事制度及管理规范,制定了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志愿者服务时间登记统计制度、志愿者表彰等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培育协会“民主、奉献、坚韧、和谐”的社团文化,使得协会的环保志愿者工作得以不断拓展。

四年多来,她作为执行长,废寝忘食,甘于奉献,围绕协会宗旨与环境保护项目,持续不断地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与宣扬,组织志愿者开展了300多场用行动改变环境的活动(含低碳健康生活与应对气候变化:植树抵碳排、绿色出行;关注水资源、保护母亲河:清洁家园、保护母亲河、保护湿地、清滩行动;有机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并通过志愿者点点滴滴的努力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得以改变的事例,对接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与协会网站 www.hbzyz ,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近年来,协会的环保公益行动通过媒体宣传传遍祖国大地,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新华网、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福建电视台新闻中心、省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经济频道、东南卫视、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建新闻网、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环境与发展报、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福州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广泛报道。从而更加激发公众参与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热情,为环保公益行动的持续推进带来了长远的影响。

环保志愿者用行动改变环境的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2008年,秘书长郑棣健荣获省人大授予的2005-2007“福建环保世纪行活动”先进个人;她所领导的团队荣获省人大授予的2005-2007“福建环保世纪行活动”先进单位,并荣获五年一评的“福建省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在刚刚揭晓的首届福建十大绿色人物中,志愿者郑棣健榜上有名。连续四年开展社区、校园环境保护宣导,以创新的思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择取校园文化先进的学校--福州市群众路小学、城市花园小学、闽侯白沙中心小学、福清占泽中心小学,福州第三中学开展水资源保护、垃圾分类宣导活动;选择在小区文化先进的福州三盛果岭生活小区开展城市家庭垃圾分类减排试点;组织在福州市政府机关大院开展垃圾分类减排宣导,并组织志愿者通过在福建省物业管理协会举办的物业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上,向物业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讲授《关爱家园、垃圾分类》课程,让垃圾分类根植于物业管理的土壤;她还十分关注乡村的生态环境状况,协助罗源飞竹镇、闽侯白沙镇、永泰甲洋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协助制定村规民约,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年多来,她与协会理事会成员

一、创新环境意识教育,提升公众环境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

(一)切入环境热点问题,不失时机开展绿色宣传

1. 围绕城市交通问题开展“绿色出行 公交优先”宣传活动。在2010‘9.22国际无车日,通过联合政府管理部门、公交企业、社会公众等力量,在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举行“绿色出行 公交优先”宣传活动,向学生进行绿色出行环境教育,包括宣传“世界无车日”起因、城市行车难、汽车尾气污染、燃气公交LNG节能、环保,尾气笨、铅零排放等知识,发放无车日纪念版乘车票--绿色通行证,鼓励公众绿色出行。活动期间特邀请政府部门、环境专家、人大政协代表、公交企业、学校、志愿者等多方人士就《绿色出行 公交优先》建言献策,形成七大点建议提交政府管理部门,以为解决城市行车难服务。

2.紧扣省内发生的、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适时的环保教育。2006年以来,针对母亲河闽江、龙江畜禽养殖污染、大樟溪沿岸医疗垃圾、工业垃圾无良倾倒污染,永泰百年红豆杉被盗砍、闽侯三百年古榕面临生存危机等事件,与媒体记者一道进行追踪调查,向社会披露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环境问题,以活生生的对环境带来危害的事例,提升公众关注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环境违法行为。

3.组织牵头与海峡都市报社、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福建省首届“丰泉杯”环保摄影作品大赛及优秀作品展,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环境关注人士--摄影家、新闻记者、环保志愿者等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比赛,并寄来两千多幅高质量作品。他们通过感人至深的瞬间记录与多姿多彩的画面,讴歌了社会各界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摄影内容涵盖环境道德、自然生态、垃圾处置、植树造林、清洁生产等多方面;同时以敏锐的视觉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部分公民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城乡环境与生态资源状况的不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气息。通过专家评分,从中评选出了百幅优秀作品,在福建省美术馆内展出,吸引广大市民前往观展。后又组织实施福建高校环境摄影图片巡回展与社区环境摄影图片展,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二)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现代通信传媒,开展针对性宣传。

1.创办全国首家环保志愿者网www.hbzyzcom ,期间,环保志愿者网站经三次改版,内容愈加丰富,现在网络已成为环保志愿者学习环保知识、展示国内外、协会环保动态、切磋志愿者服务的知名平台,为协会连接与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注重与政府、与企业、与广大志愿者的沟通联系,通过每月一期的《协会简报》发布协会工作动态,采用电子版与印刷相结合的形式,根据不同对象每月定期通过Email与信件的形式向政府相关部门、向协作单位与协会2300多名会员发送协会信息,现今已发行《协会简报》42期,发挥了通畅的点对点环境意识教育效果。。

3.紧紧围绕协会志愿者参与的保护乡村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区保护、关注水资源、垃圾分类、减少塑料袋使用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予以针对性的、与民生问题直接互动的、体现志愿者奉献精神的相关联宣传,收到了震撼人心的环境宣传效果。

4.召集中外志愿者,举办中英双语“环境主题大讨论”,对气候、水污染、城市噪音污染等问题进行探讨,该活动在2009年世界环境日围绕“地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主题,通过媒体广为宣传,产生了广泛的宣传影响。

二、锲而不舍开展垃圾分类,整合各方力量有序推进

(一)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增强垃圾分类减排的信心

2007年,在鼓楼的天元社区、晋安的日出东方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但当时协会志愿者力量薄弱,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屡屡受挫,大家积极性不高。就此情况,我们改变策略,采取先易后难的做法,先进入校园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垃圾分类,调动青少年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减排的积极性。期间,她组织高校志愿者进入群众路小学,福州第三中学与福州大学、福州软件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校园,进行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与社会实践,如农大环保志愿者组织对校园废弃物进行统计,开展厨余垃圾进行堆肥的课题研究,探索有机肥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协调高校志愿者以垃圾分类为题,进入小学、幼儿园开展台上台下互动教学,增强了环保志愿者信心,为协会进入社区家庭进行实质性的垃圾分类减排积累了经验。

(二)调集各方资源,最大范围的发挥垃圾分类减排的舆论宣传作用

几年来,她带领的协会进入高校、中小学、幼儿园,进入政府机关大院及其企事业单位进行垃圾分类减排相关宣传,并通过福建省“东南周末讲坛”,邀请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曹文志教授开展题为题为“城市垃圾之困”的讲座;通过与福建省物业管理协会合作,为来自省内各物业公司23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讲授题为《关爱家园 垃圾分类》的课程,宣传环境保护,让垃圾分类根植于物业管理的土壤。对协会所开展的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的垃圾分类减排宣导,以及组织志愿者走街串巷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等相关宣传,均紧密通过媒体予以广泛的传播,发挥最大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全力推进三盛果岭小区垃圾分类试点,让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实战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城市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减排是垃圾分类的落脚点与难点,在经过大量的走入社区的调查研究之后,确定选择社区文化基础好,公益性强的福州三盛果岭生活小区进行试点。

1.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赢得他们的支持

采取向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发送《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简报(现今已发放简报10期),上门汇报工作情况,进社区召开由政府部门、物业公司、NGO组织、物资回收公司、社区业主参加的垃圾分类协调会等形式,来取得政府的支持。对此,福州市环卫处为三盛果岭生活小区配置了52组分类垃圾桶,物业公司在小区设置垃圾分类处置间,有害垃圾回收点,解决了相关的硬件问题。

2.开展地毯式家庭垃圾分类减排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为推进全民参与,在小区内开展地毯式宣传,高校志愿者、职场志愿者、物业服务中心志愿者同心协力,组织在三盛果岭小区对物业管理人员、保洁员、小区业主开展16场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培训;在小区宣传栏、楼道垃圾箱等媒介开展系列的低碳健康生活、垃圾分类减排宣传;张挂《垃圾(干湿)分类天天行 小区环境日日新》等绿色条幅;挨家挨户进入家庭开展垃圾分类问卷调查和干湿垃圾分离宣传,举行垃圾分类有奖知识问答;组建社区环保小分队,发布《环保宣言》,发展小区环保志愿者,组建家庭垃圾分类队伍;组织业主参观红庙岭垃圾焚烧厂,与厂方管理人员召开座谈会,感触垃圾分类减排的重要性等等的触及人们心灵的宣传,努力将垃圾分类减排落到实处。

三、关爱水资源,持续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

从深入现场拍摄到令人作呕的离福州市区6公里的闽江边上的大面积畜禽养殖污染开始,到组织千人百队闽江上下游的“关爱水资源”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均深深感到执行力的重要性,也深深感慨每个人的生命都将对地球母亲产生影响。行动是最重要的。

(一)追踪闽江、龙江等流域的环境状况,适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互动

1.针对闽江污染,先后组织志愿者往闽侯县竹岐苏洋村附近,对闽江河滩边畜禽养殖及垃圾处理情况进行探访与跟踪,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向省、市相关部门寄发呈阅件,对此福州市副市长时小雨作了批示,要求限期解决;之后,再次回访该处,跟踪落实情况,对未整改的继续予以反馈,直至问题的彻底解决。2007年,针对环保志愿者反映的永泰大樟溪遭污染情况,致函永泰、闽侯两县政府,揭露大樟溪沿岸在大量倾倒工业垃圾,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问题,建议两县政府加大日常环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倾倒和排放固体废弃物的行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为扩大“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在行动”的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环境监督作用,与福建省保护母亲河办公室共同发起了“关爱闽江水源、闽江上下游千人百队环保行动”,在世界水日,发动高校志愿者数千人,采取与环保部门一道进行实地水样采集、现场测试与“关爱水资源,共建生态家园”的万人签名活动等活动形式。

3.针对闽江上下游雄江水浮莲爆发致大片鱼类死亡情况,组织志愿者进行追踪,通过媒体予以报道并发布建议。

4.有她协调支持的“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绿色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以环保纸志愿者出征霍童溪调查水资源为内容,沿江向社会公众进行保护母亲河,不随意倾倒垃圾污染水资源的相关宣传。以此通过媒体予以更大范围的宣传,呼吁社会公众健康生活,杜绝垃圾污染母亲河,像保护自家的水缸一样保护闽江。

(三)集思广益,关爱福州内河

1.在协会环保志愿者网开辟《关爱福州内河 志愿者在行动》专栏,广泛向市民收集福州内河今昔图片与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网络的上下互动反映情况,提出整治建议,增强市民的关爱水资源的环境意识。

2.组织高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志愿者利用暑假期间对福州市内河环境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福州市内河的污染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提出整治建议。

(四)开展系列活动,保护湿地

1. 由她撰稿的《湿地保护需要整体的公共管理机制》在参加2007中国民间湿地保育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备受环保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2. 围绕保护湿地的志愿者行动,会同长乐市林业局在国家湿地公园-闽江口湿地开展“关注生态、湿地清垃圾活动。由于湿地垃圾污染严重,”缴获“垃圾品触目惊心,此通过媒体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助推湿地保护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植树固土与生态环境保护

1、在省、县两级精神文明办,绿化委员会的支持下,联手中国联通福建省公司,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于2010年3月13日,在海峡西岸平潭县三十六脚湖举行志愿者碳汇林植树活动。当天,共组织600多名环保志愿者种植了一千多棵木麻黄等防护林。并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平潭岛的海西第一片志愿者碳汇林造林目标,将此作为今后每年植树节环保志愿者植树基地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

2. 帮助农户筹资建立沼气池,通过猪-沼-种植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鉴于永泰清凉镇甲洋村,当地生态资源完好,农民辛勤耕种却收入低下的情况,她带头以志愿者身份解囊资助,并积极与地方能源站联系,帮助农户建立沼气池,发展猪-沼-种植的生态农业;志愿者施秀宏立志科学种植,带领当地农户发展绿色生产,就无公害食品生产问题、农产品销售瓶颈问题,协调协会专家、志愿者长期挂点到永泰甲洋、北峰点洋等边远乡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销售等实际问题,如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与城市社区对接,助推动当地的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

五、后记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工作在省委文明办、省环保厅及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3月23日上午,协会在参加省绿化办组织的”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海西“为主题的大型义务植树活动中,协会志愿者们成为当天植树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植树片区,志愿者们和领导一起进行铲土、扶持树苗和浇水等工作。活动中,福建省省委书记孙春兰看到志愿者的身影,饶有兴趣地问我们都是哪个部门的。当她得知我们都是一群来自民间组织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环保志愿者时,就问及我们这个组织的详细情况,并对我们协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表示了肯定和感谢,说建设绿色海西需要你们这批志愿者,说完孙书记还与我们的志愿者亲切握手。

 

 

心得:我们的团队力量源于“奉献和谐”的社团文化

2006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了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吴玉官,那次的交流让我对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也促进了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与协会文化的创建。

同年12月,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我们秉持“上为政府分忧,下对百姓谋福”的宗旨,围绕“环境意识教育”、“保护水资源”、“垃圾分类减排”、“节能低碳生活”等系列项目,组织志愿者开展了300多场用行动改变环境的活动。在“民主、奉献、坚韧、和谐”的社团文化引领下,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53人,发展到现今的2300多。成绩的取得来源于我们充分发挥每个志愿者的聪明才智,用团队的力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去展示志愿者的风采。

我们协会是个既松散又温馨大家庭,来自省内各个行业、各所高校的志愿者,其中大部分人都有着朴素的“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我能在公益活动中收获什么”的想法。基于此,我与协会成员一起,从建设协会文化入手,组织志愿者围绕改善环境的实际工作开展公益活动。尽管大家在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的具体项目中做得很辛苦,但大家是快乐的。这主要是源于协会对志愿者的服务做得比较到位,在项目策划中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展示每一位志愿者的公益业绩,如将活动摄影照片通过协会简报(已发行42期)环保志愿者网站、中央、省市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予以广泛宣传,展示众人风采,凸现志愿者的团队力量,随着协会新人的不断增加,我们注重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通过结对子,培养年轻志愿者。在协会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年轻的志愿者在项目策划项目执行中收获很多。他们也把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年老者,达到了优势互补的效果。

“民主、奉献、坚韧、和谐”的社团文化的培育与传播,更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协会的团队力量。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