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质工作的艰苦与光荣,我个人也有一些切身感受和体会,现选择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作简单回顾。我是1952年从部队调干进入东北地质学院学习的,1954年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地质部何长工部长(德高望重的老红军)号召我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毕业典礼上,学校还给我们每一位毕业同学,佩带一条红色飘带,上面写着"为祖国服务"五个大字。我们就是怀着为祖国服务的崇高理想和满腔热情,奔赴祖国的大西北。1955年初从兰州乘大卡车经过10多天的颠簸到达乌鲁木齐,在新疆工作了13年。在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大普查中,我们这批激情燃烧的热血青年,在"火焰山"地区,战胜了大漠、戈壁、酷热、缺水和物资供应不足等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举例说明:①三个普查组共10多人全部晕倒戈壁滩。②哈密盆地踏勘,分队长、苏联专家等多人深陷沼泽地)。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为了粉碎苏修对我国的封锁,支援钢铁工业发展,我们又投身到中央地质部组织的新疆铬矿大会战,为争取我国铬矿(又称气矿)早日过关而奋斗。会战期间,以地质部李轩副部长为首的会战指挥部就设在我队野外重点工区,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李部长和地矿司燕司长、人事司王司长、总工程师王恒升(老专家)等指挥部领导,以及广大会战职工一起,战严寒、斗酷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大家同住"地窝子",同吃大食堂,同过"大礼拜"(两周休息一天)。地质部有三位副部长先后深入工地,慰问职工,为职工作形势报告,李四光部长亲身听取会战情况汇报。领导的关怀极大鼓舞了会战职工的积极性,大家不叫苦,不怕累,团结奋斗,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新疆铬矿会战获得了丰硕成果,肯定了新疆的铬矿远景,找到了我国第二大铬铁矿床--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区。上世纪90年代,该矿区已建成为楼房林立的矿山。(1990年中央电视台与地矿部联合拍摄的4集电视片《陌生的编年》有详细报道)。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02做一名志愿者,真光荣!
- 2010-05-1860岁老人献血18年“光荣退休”儿子接过爱心火炬
- 2010-04-30光荣的80后劳动者 这些80后劳动者你不服不行
- 2010-03-31福建国税纳税状元出炉 四企业被授予纳税光荣匾
- 2009-12-22美仁社区:节水光荣、人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