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思考:公祭不如心祭
http://wmf.fjsen.com 2010-03-30 16:05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对于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公祭活动,人们其实已经悄然放下了对其原有的尊重。那个公祭大典后鲜花遭抢的场面,虽被当地管理者解释为追求吉祥的“民俗”,但实际上,在这种贪小便宜的不文明行为背后,是人们对公祭心理的微妙变化。
而一束鲜花,一本相册,几句追思留言,看似平淡的心祭,或许能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在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恩中,在对未来的责任与展望里,人们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期待新季节、新希望和新开始。
我们说公祭不如心祭,还因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公祭理念,或许到了重新思考的时候。
眼下,政府主办的公祭,与众多文化节庆活动一样,都已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舞台。在很多地方,伴随公祭活动同行的,必然是大型商贸洽谈会。而在这种安排背后,折射出的是在一些政府官员的理念中,文化只是经济活动的附庸与载体。
一段时间以来,公祭大典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一部分。有的脱离实际、盲目跟风;有的牵强附会,小题大做;有的故弄玄虚,编造神话。这里边,除了好大喜功的因素之外,恐怕还是与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服务政府理念密切相关。
我们说公祭不如心祭,更是为了透过对祭祀形式的思考,来寻求传统节俗与现代文明的最佳契合点。
清明是个特殊的节日,当这天成为公众假日,不仅要深入体察它的文化意蕴,更应是一次深入的心祭。首先,清明节不仅要祭扫亲人坟墓,更要铭记和发扬先辈的功德,让自己与那些已故民族先贤和革命先烈,来一次触动内心的心灵对话。其次,把踏青、插柳等活动扩展升华为一项绿化生活环境的行动,与大自然也来一次心灵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豪华公祭是一种形式的铺张与资源的浪费,显然不符合节俭和谐的现代理念。而看似平淡的心祭,却能唤起内心的感动,寻找与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优秀价值观。(高 渊)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