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清明> 文明评论 > 正文
特别思考:公祭不如心祭
http://wmf.fjsen.com 2010-03-30 16:05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这个清明有点特别。当然,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时节,人们首次有了三天“小黄金周”。更因为在这个假期里,不少地方刮过了一阵不小的“公祭风”,并由此引发种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景象。

比如,有的地方为举办一场祭祖大典,政府下发通知,决定对工作日及清明节假日进行调整;还有的地方,一场规格很高的公祭仪式尚未结束,那些本来用作祭拜和装饰的鲜花,已经成了市民哄抢的目标。

从三皇五帝到三教九流,从省市到县乡,伴随着这个法定假日的清明节的来临,各种豪华公祭风也陡然升温。不仅孔子、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成为公祭对象,黄帝、伏羲等传说中的人物也榜上有名。大多数仪式的参与者动辄上万人,还耗费巨资建起了祭台等仿古建筑,公祭排场正日益豪华。

显然,当各级政府操办的公祭越来越浮躁,原本应有的虔诚与肃穆,正悄悄地走远。在各色公祭正沦为喧闹的秀场时,人们有必要对此重新审视与思考:我们真诚祭祀先人的最佳方式究竟是什么?

其实,祭祀不单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深层的心灵对话。如果内心不能恪守与承传先人的美德,花再多的钱祭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祭重于形祭,因为只有真正触动施礼者内心深处的祭祀,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我们说公祭不如心祭,是因为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的公祭形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