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花了300万元,请辽宁省教育厅把义务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课程全做成录像,叫‘名校名师名课程’,都放在文化共享工程里。在辽宁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在岫岩那么偏远的地方,一个山沟里的孩子在家里拿个遥控器就能看到北京四中最好的老师讲课的录像,你说这好不好?我们喊了那么多年‘教育公平’,现在公平不就体现出来了吗?”李铁铮说。
然而,对于那些家里没装机顶盒的农民来说,到哪里去收看?一调研,办法有了: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心户最稳定,最负责任,最靠得住。于是,各村共享工程的“点”,都设在了“管生孩儿的人”那里。
“走老路,没出路。不管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还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要发展,就要创新。”张江说,“但是,新思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制定政策,没有不碰壁的。要取得实效,你得从实际出发,真正坐到群众的位置上看问题”。
“铁岭争夺战”
许多“习以为常”的规矩经不起推敲,许多“理所当然”的传统就得改变
从实际出发,许多“习以为常”的规矩就经不起推敲,许多“理所当然”的传统就得改变。
为了争夺市场,在铁岭,辽宁日报社属下的《辽沈晚报》和铁岭日报社的子报《铁岭晚报》两年前曾杀得难解难分,你送读者一箱牛奶,我就送个电炒锅。最终结果,《铁岭晚报》的发行量从未超过两万份,《辽沈晚报》在铁岭则拉不到一分钱广告。
《辽沈晚报》总编辑徐少达感慨:“‘铁岭争夺战’打得两败俱伤。”
就此,双方开始坐下来,看能不能改改“省报恶斗地市级报纸”的传统,商量合作出版《辽沈晚报·铁岭版》。
“谁把晚报的名字给改了,谁就是出卖铁岭的主权,谁就是铁岭日报社的千古罪人!”铁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彦麟收到数封火气十足的抗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