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沿湖群众主动参与到文明卫生村创建活动中,今年6月,大理市精心组织了以“争创文明卫生村、保护洱海母亲湖、建设美好新农村”为主题的“百村万人签名大传递活动”,以接力的方式,历时一周在全市111个行政村、532个自然村开展万人签名大传递,向沿湖群众征集到15000多个签名。期间,市级部门和乡镇也以大传递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创建宣誓、入湖河道和滩涂地专项治理等活动,在全市掀起文明卫生村创建活动热潮。
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文明素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大理市结合文明卫生村创建,从洱海保护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编撰了10万册《大理市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教育读本》、10万册《洱海保护法律法规常识》和12万册中小学保护洱海常识读本——《让心理充满阳光》等宣传读本,发放到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和农户手中,引导群众参与到保护环境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以大本曲、吹吹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编排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轮流到各村巡回演出,并结合“2131”工程,在农村文化大院播放电影前加播倡导文明生活的宣传片。各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宣传教育方式来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银桥镇以建立乡村环保学校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大课堂学习活动,各村委会的书记就是教师;凤仪镇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规民约》、《大理市市民基本行为规范》、《大理市市民守则》宣传教育入手,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卫生素质。保护环境、保护洱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关注生态,倡导绿色生活。这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文明卫生我参与、保护洱海我尽责”得到群众的真心理解、支持和参与。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丰富文明卫生村文化
创建文明卫生村,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项重要内容。大理市按照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解五难”惠民工程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老龄等社会事业发展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