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配备滩地管理员、河道管理员、垃圾清运员,每年市财政投入的“三员”工资为327万元。在所有自然村设置了卫生保洁员,负责村内主要通道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保洁人员的补助实行市、乡镇、村三级筹措。村内巷道的清扫保洁由各农户负责,实行门前三包和轮流值日相结合的制度,以门前三包为主,值日人员名字要上墙公开接受监督。为体现农户的参与责任与意识,各村根据自己实际,收取每人每年3—10元不等的卫生费,以弥补不足,有些村庄还采取了垃圾清扫清运招投标的方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明卫生村创建正悄然改变着大理市的农村面貌,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垃圾清运承包、推行门前“三包”、规范垃圾推放、变废为宝再利用,这些新的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不仅改变了农村环境,也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提高农民素质,引领文明卫生村新风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在创建文明卫生村过程中,大理市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树立农村新风尚作为根本目标。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开展培育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的宣传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