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2月20日专电(记者齐健)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市日前出台“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办法,号召国家公务员带头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每人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2月19日下午,贵阳市党政机关领导、市直机关干部数百人系上“绿丝带”,走上街头开展交通协勤志愿服务,纠正行人和机动车辆的违章行为,发放文明交通宣传手册。
在贵阳,“绿丝带”有其特别的含义。2008年初,在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凝冻灾害时,一场“绿丝带市民互助”行动在市民中悄然展开,体现出贵阳市民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贵阳市文明办主任侯楠说,把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组织起来,能有效扩大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志愿者独具特色的扶助功能、疏导功能、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按照新出台的志愿服务组织办法(试行),贵阳市公务员将带头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每人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48小时,并推出评“星”制度,根据年度志愿服务时间长短,分为五个“星级”。服务内容和形式包括在社区内向困难群体提供定人、定时、定任务的“三定”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便民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专项任务等。
目前,贵阳市数百名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已完成志愿者注册,登记了包括个人技能专长、志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在内的相关内容。到今年底,全市招募的各类志愿者将突破32万人,贵阳市文明办将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