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威海夯实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根基 市民实惠
文明风   |  时间: 2009-12-09   |   文章来源: 山东省威海市文明办
 

三、开展公众行动,使广大市民成为公共文明建设主体。公共文明具有很强的公众性,只靠少数管理者而没有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不可能取得实效。威海的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始终注意发动公众参与,开展公众行动,让市民成为建设主体,逐步形成了领导带头、主管部门统筹、各行各业组织、全体市民参与的动员协调机制,长期坚持、富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的公共文明建设活动。一是群众性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相继实施了“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项群众行动。“蓝天”行动以净化大气为目标,拆除了市区所有小锅炉,实行集中供热供暖,迁建改造了玻璃厂等烟尘排放大户,关闭了烟尘排放不达标的小水泥、小高炉,一条条黑色的长龙从此在威海的蓝天上消失了;“碧水”行动以解决水污染为目标,关闭了小造纸、小化工等排污严重的企业,迁走了污染威海湾的海水养殖区,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域并将原有污染的工厂迁出保护区;“净土”行动以解决垃圾污染为目标,全面推行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城乡卫生死角的管理,加强各种传染源的控制;“青山”行动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在全市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城乡园林、田间林网、绿色通道等“五林”工程,开展了持续地、大规模地植树造林群众运动,每年植树200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5平方米。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威海赢得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二是群众性的城市公共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威海是1990年国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他们二十多年如一日,注重培养市民卫生习惯,建立机关、企业、部队、学校、社区普遍参与,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公共卫生责任制,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性的爱国卫生动力相结合,经常性的集中整治与日常保洁相结合,城市卫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历次国家卫生城市复查中都名列前茅。近年来,他们还依靠市民,开展了城市广告牌整治行动,在全城范围内规范门面招牌、城市广告,解决了乱贴乱挂、随意散发问题,使城市广告的艺术水准有了很大提高,不再为公共环境添乱,而成为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开展了城市公用设施整治行动,教育引导市民,人人自觉爱护公用设施、自觉保护公用设施,形成了公用设施公众管的局面,破坏公用电话、报栏、座椅、盗窃窨井盖等行为大为减少,公用设施的完好率大为提高。三是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开展“突出四德建设。实践公民道德”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在各个系统、各个行业开展富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活动。如旅游系统坚持开展了“诚信威海。文明旅游”活动、卫生系统坚持开展“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建设”活动、交通系统坚持开展“客运出租业创文明示范窗口”活动、教育系统坚持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家庭在行动”活动、环保系统坚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工商系统坚持开展创建“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活动等等。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市民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日渐提升,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诚信、友善、敬业、奉献的良好风气。四是群众性的慈善救助行动。慈善救助活动既能帮助他人,也能净化自我。威海市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目前已经形成了企业、市民普遍参与慈善救助的良好局面。2007年以来,通过慈善组织、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和其它渠道,威海企业向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97亿元,市民向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36亿元。仅威高集团一家近3年就捐赠了4000万元的慈善基金和5000多万元的款物。城市注册志愿者已发展到7。4万多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2。04 %,全市有20支专业服务总队和2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涵盖了医疗卫生、应急求援、扶贫助残、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在维护交通秩序、劝导市民遵守公共文明和一些重大活动中,无不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五是群众性的“平安威海”建设行动。围绕平安威海建设,广泛开展了街道、平安社区等群众创建活动,开展了春季、夏季“严打”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和集中行动,使威海成为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最好的地市之一,全市重大案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和信访逐年下降,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3。3%。全市设立了675万元的见义勇为基金,坚持每年都对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市民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支持率达到100%。

四、依靠公众监督,形成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公共文明建设过程中,威海市汲取有些活动为应付检查测评,做表面文章,搞临时突击,有短期形象而无长久效益,有虚名而无实惠的教训,把公众监督做为推动公共文明建设重实效、求长效、常态化的重要措施。一是强化了媒体监督。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每个季度对市区公共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集中采集,制成专题片,在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议上播放,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即落实相关责任部门限期解决。平日则支持新闻媒体,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曝光,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公共文明建设。有段时间,威海市区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好,卫生条件变差。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充分反映了这个问题,引起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了问题。二是强化了市民的监督。为方便市民监督,他们建立了三条沟通渠道:一条是在广播电台开通了行风热线,每个工作日都有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上线,与市民直接沟通,市民反映出来的问题,下线后立即组织研究解决,并将研究意见和解决结果反馈回去。近几年,行风热线接听电话3万多个,解决问题1万多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条是在市统计局建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随机抽取电话号码的方式,定期通过电话访问市民,进行一些专项调查,有些调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迅速组织调查解决;还有一条是市政府设立了市长热线,市民可以通过市长热线,直接把问题反映给市长。这样一来,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公共文明建设就有了话语权,哪方面有问题,群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出来,敦促有关方面解决。三是强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市委把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列入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底除了行政考核,还要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各部门的工作做出评价,平日经常组织他们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考察督导,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做到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问题不解决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