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教育引导为抓手,倡导社区和谐新风。一是以荣辱观教育促和谐。各社区以“知荣辱、促文明,携手共建和谐瑞安”为主题,编排文艺节目在社区开展巡回演出;结合纪念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以及“10·1”国庆活动,开展学唱《“八荣八耻”之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以移风易俗促和谐。针对红白喜事热闹赶早、严重扰邻的现象,在各社区开展“喜事不扰邻里,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邀请机关干部、文明单位代表、社区居民等参与座谈会。组织各社区发出倡议,制订居民公约,引导居民转变观念、规范行为,着力营造社区和谐生活环境。三是以增进交流促和谐。在各个社区举办“邻里节”等活动,通过茶话会、“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等形式,提高社区居民文明认知度,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邻里氛围;以“强化社区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谐”为主题,大力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西门河头社区积极创新未成年人教育载体,通过开办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子讲坛”等形式,有效促进了家庭和谐。
四、以加强领导为保障,健全和谐创建机制。一是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成立和谐社区创建专项指导组,并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创建责任制;在街道层面,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都成立了和谐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把创建和谐社区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在社区层面,建立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居委会为依托,驻区单位、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和谐社区共建机制。同时,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政治理论、社会工作专业以及法律法规等知识的集中培训。二是健全创建帮扶机制。建立市领导和市直部门“进社区、办实事”制度,23名市领导和68个部门单位分别定点联系有关社区,帮助社区建设“五室三站二栏一场一校一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三是健全创建保障机制。将社会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社区建设经费与财政相应增长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四是健全创建激励机制。对创建成效显著的社区给予适当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