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大江南北
贵州 石旮旯里生新绿
文明风   |  时间: 2009-08-14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当前最突出的生态问题,尤其以贵州最为严重。尽管这些年来贵州通过加快林业工程建设等措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历史最低谷的12.6%提高到2008年的39.93%,但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石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至3%的速度扩展。石漠化是造成贵州农村、农民贫困的重要根源,并对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个屏障是绿树葱茏、清水长流,还是水土流失,不仅关乎贵州,而且事关“两江”中下游的发展。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将贵州55个县纳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范围,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省委书记石宗源表示,要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在过去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打响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战。省长林树森也表示,要用系统思维和统筹的办法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还青山绿水于人民,造千秋福祉于后世。

  固土

  石漠化治理的当务之急

  地处珠江上游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通过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先行固土,涵养水源,石漠化治理成效卓著,成为南方岩溶地区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

  仲夏时节,记者穿越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来到山高、谷深、坡陡的晴隆。

  进入县域境内,一股青草香味扑鼻而来。蓝天白云下,绿茵茵的草场连绵起伏,一望无边;车窗外不时闪过的草地、羊群、羊舍、水池和机耕道,镶嵌在绿茸茸的大山里。

  走进光照镇林关箐村种羊基地,放眼望去,昔日裸露在陡坡上的“卧牛石”,已掩映在一片片青草丛中。过去,村民们就在这片石旮旯里种玉米,从山脚栽到山顶,长年垦殖,土壤侵蚀,水源枯竭,不仅收成少得可怜,还造成满山裸露、怪石嶙峋,石漠化十分严重。去年初,村民改种青草,县里每亩补助240元,县草地畜牧中心提供种羊和技术指导,在方圆4平方公里的陡坡上拉开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序幕。短短几个月,青草逐渐遮盖了白森森的乱石,贫瘠破碎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今年夏天,这个基地种草近3万亩,波尔山羊和杜泊羊发展到1.1万只。

  晴隆全县目前拥有34万亩草地,基本都采用混播式培植。蹲在草地上,只见紫花苜蓿、雀稗、黑麦草、三叶草等优质牧草交错共生,肥壮葱郁。特别是雀稗草,根系密密地扎入碎石下,正值晴日当空,伸手一摸,草叶下的泥土仍湿润润的。混播的各种青草,不仅涵养水分和固土,而且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高,羊爱吃。草的生长周期短,一年可割七八次,亩产可达2万多公斤。养羊的农户,收益比种玉米高出近10倍,全县4万农户有1.1万户参与其中。2008年,出栏的肥羊12万只,养羊户家家收入在万元以上,今年还冒出60多户收入上10万元的大户。去年,晴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14条。

  “种草养羊是石漠化治理‘吹糠见米’的好项目。”县委书记曾孔祥说。这些年,晴隆利用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项目,整合其他扶贫资金,以科技为支撑,在陡坡岩溶山地种植优质牧草,养殖优质肉羊,既保护了山区生态,又使农民迅速脱贫致富。

  农民能否增收,是石漠化治理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晴隆县以草地畜牧中心为龙头企业,与农户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关系,中心对农户实行以羊放贷,借种羊还羊羔,中心收获的羊群,又投放去帮助其他贫困户发展;对农户出售的羊群,实行利益分成,农户占80%,中心占20%。负责农户技术培训和配套服务的技术员,全县已有520名,中心付给他们的报酬,与养羊农户的羊群和草场发展挂钩。这样,龙头企业、技术员与养羊农户的有效结合,形成了互利共赢、滚动扶持的利益机制,确保了生态和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

  如今,“晴隆模式”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省内外已有上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把推广“晴隆模式”、通过种草养羊实行固土的做法,作为石漠化治理的当务之急,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2.25亿专项资金,在全省33个县推广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

  今夏,在黔西南、安顺、毕节和贵阳等地的大山坳里,不少地方正在种草、修水池、砌羊圈。通过种草养畜、营造水保林等措施,去年贵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40平方公里,来自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收益,已占当地农民收入的三成以上。

 
 贵州苗族群众喜迎“吃卯节” 08-03
 录取通知书请勿“捆绑销售” 08-13
 韩国:自行车价涨汽车价跌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