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创新,不断推广形成特色
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市探索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作法,我们不断认真总结并加以推广应用,形成明显地方特色。其中“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漫画”均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厦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我们,一是大力推广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和表演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学生们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烦恼、困惑等,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以此来表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学生们在参与创作表演、分享交流中,有切身的体验,能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由于校园心理剧集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于一身,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心理辅导面较广,因此深受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我们先后召开3次全市性校园心理剧观摩研讨会,编辑出版《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案例》,2006年举办了“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目前厦门市各中小学大多采用了校园心理剧这一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二是大力推广校园心理漫画。2005年6月厦门九中率先开展“我手画我心”心理漫画展评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漫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心里的想法、困惑,用漫画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而后在校园展出,让大家欣赏、分享、评说。这一作法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迅速将这作法推介到全市各中小学校,使校园心理漫画成为校园心理剧之后,又一种寓教于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方式。她的特点是,学生在创作、评选和欣赏心理漫画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解疑释惑的过程。整个过程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充满启迪、充满乐趣。2006年,我们举办首届“路桥杯”全市中小学心理漫画创作大赛,全市各中小学就推荐了1384幅学生作品,我们将作品在厦门桥梁博物馆进行为期20天的展览,组织各校学生参观并投票评选优秀作品。
三是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厦门市以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为教育科研先导,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全面有效实施。“十五”、“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共承担74个国家、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共有专著4本,论文集20多册,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几百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并屡屡获奖。先后举办了“全国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研习会”、“首届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长论坛”、“福建省首届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研习会”、“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论坛”等高端研讨会,不断扩大了社会影响。
责编:陈潇
|